意昂体育

从图瓦到库页岛,远东多地高层为何突然转变对中国的态度?

2023年,俄罗斯远东发生了两件事,弄得外媒集体失语。

先是图瓦共和国的霍瓦雷格总统带队,主动把中蒙俄经济走廊西通道的公路升级工程推向了中国大门口;紧接着,库页岛(萨哈林州)一把手利马连科,不等莫斯科点头,直接把LNG终端扩建的橄榄枝送给了中石油和中国远洋船队。

这还不算,图瓦刚批“中国劳务合作试点”还没半个月,地方政坛就爆出抗议潮,基层青年不乐意了——抗议归抗议,项目却一刻没停。

就这节奏,外媒不是装聋就是阴阳怪气,什么“资源换市场”“被迫接盘”,全是没吃到蛋糕的酸言酸语。

你要说这是俄罗斯地方“觉醒”,那还真把自己当主角了。

谁真当回事?

图瓦那地方,历史上清朝的乌梁海,俄爹早在1911年就撕地图,1944年拉进了苏联怀里。

今天那地方,面积比江苏还大,人口刚过30万。

经济?

穷得叮当响。

人均GDP赶不上中国内地一个小县,60%的基建还停留在苏联记忆里。

你说他不想往外冲?

图瓦没有直通中国的边界,为了发展,必须靠蒙古当跳板。

搞个R-257公路升级,霍瓦雷格嘴里说得漂亮,实际还得看蒙古脸色。

蒙古一边想吃中国的市场红利,一边怕跟中国捆死了自己没话语权。

这就不是图瓦一个主席能拍板的事。

而萨哈林岛就更复杂了。

这个地方,说白了,历史上中日俄三家都踩过脚印。

二战后才被苏联彻底收了,日本人到现在还不死心,天天嚷着“北方四岛归还”,嘴上说环保援助,实则死盯着LNG和渔业。

之前萨哈林1号、2号全靠壳牌、埃克森美孚这些西方公司打点技术和投资,俄方最多占个控股。

等到2022年西方制裁一来,外资哗啦啦撤出,投资缺口20亿美元往上一顶,莫斯科这才“变脸”,允许中国企业入场。

中石化签了LNG采购大单,中石油谋划港口扩建,俄气和诺瓦泰克松了口气。

外面叫我们是“救火队”,说得难听点,就是没办法才给的机会——但真相是中国愿意投,俄罗斯现在真得靠我们项目续命。

你要是单听外媒说得天花乱坠,仿佛中国在远东都是“接盘侠”,纯属被忽悠进去的冤大头。

可看底层逻辑,这些地方官员的态度,哪是什么自发热情,实打实被联邦政策推着往前走。

俄罗斯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一轮接一轮的制裁,把远东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全都逼向亚洲。

莫斯科嘴上硬,实际对远东的转移支付越来越多,2023年远东地区预算里联邦补贴占了58%。

这就是“要钱不要脸”,先把地方养活了,再压着跟中国谈项目。

以前吃欧盟、吃日本,哪里轮得到中国插手核心利益?

现在是没办法,资源换市场,关键技术还是得靠外援。

中国要的其实很明白,资金、技术、市场、长期利益,能拿多少拿多少,但底线是不能当冤大头。

俄罗斯让利,看起来短期妥协,未来真能分蛋糕,还得看谁手里有刀把子。

远东地方官员对中国的态度,说白了就是“绑架式”合作。

联邦政府一松口,他们就立刻贴近中国。

萨哈林州搞LNG终端,利马连科不是多爱中国,是没人敢把项目砸在自己手里。

图瓦搞公路、特别经济区,绕开联邦政府直接找内蒙古谈判——有胆量,但也有赌气。

如果说地方真有胆子甩开莫斯科?

也未必。

俄罗斯历来对地方分权格外敏感,早在2000年普京上台就用联邦管区削权,连资源分成、关税都能卡你半年。

2023年勉为其难批了远东可以自己决定外资持股比例,结果转身就来一句“国家安全审查”,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立刻回头收紧政策。

霍瓦雷格和利马连科们敢蹦跶,是因为现在的局势逼着中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有一天油价涨回去,国际局势缓和,那些协议随时能被推翻。

俄罗斯说变脸就变脸,你还真不能指望他们讲什么契约精神。

再说远东的社会基础。

外面看着风风火火,地方经济都想跟中国绑定,可下面的民众没几个真高兴。

远东620万人口,十年净流出120万,年青劳动力一走了之,谁还愿意干脏活累活?

图瓦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口大得吓人,结果总统一拍脑袋让中国建筑队带5000工人进来,立刻就炸锅了。

有人说远东怕“中国移民”,这不是空穴来风,19世纪的“黄祸论”在俄罗斯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2011年叶卡捷琳堡的反华骚乱,2023年克孜勒的劳工抗议,那些视频你要是看过,冷汗直冒。

项目推进靠强推,民意一反扑,合作基础就会撕裂。

俄方嘴上说多元文化,实际下死手搞“俄语化”,2024年文化部居然还敢下文,要求图瓦停止图瓦语、中文双语宣传,怕的就是被中国“文化渗透”带飞。

你说这种合作能有多稳?

说白了,经济是硬道理,文化、人口、社会认同,始终是俄罗斯的阿喀琉斯之踵。

更别说外部环境了。

美国急得发疯,一边搞远东竞争法案,拿着5亿美元去撬蒙古的墙角,让蒙古卡中国的路,一边怂恿日本冻结对俄30亿援助。

日本就是不死心,盯着萨哈林那点油气还嘴硬,渔业、NGO、北极安全演习,全是变着法子断中国的财路。

2024年北海道的北极安全演练,明里是防中俄,暗地里就是把萨哈林当成北极航道的关键节点。

美日惯用的“软干预”,通过银行卡、银行清算系统、NGO渗透,甚至支持远东的分离主义势力——2024年爆出“萨哈林独立运动”资金来自日本NGO,这事要是不警惕,将来就是人祸。

你说中俄远东合作纯经济?

美日从来不信,天天拿“军事威胁”做文章,活脱脱冷战老套路。

可惜现阶段你再炒作军事化,数据摆那儿,2023年中俄远东合作能源占68%,基础设施22%,军火合作基本为零。

美日的合法性被打了对折,但他们只要在贸易结算、舆论干扰、分离主义捣乱上上点手脚,恶心人那是一把好手。

但不管外面怎么叫嚣,合作的本质还得是利益。

俄罗斯缺钱、缺技术、缺市场,中方反手就是资金、技术、市场一条龙服务。

2014年前,中俄能源合作谁在主导?

俄罗斯说了算,定价权、资源控制权死死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呢?

LNG终端项目中国企业能持股49%,天然气价格挂钩上海原油期货,比以前便宜15%。

图瓦公路搞BOT,30年运营权归中国,过路费、经济区租金一分不少。

你要说这是俄罗斯战略妥协,我信。

但这妥协能坚持多久?

等过两年油价一涨,俄罗斯经济稍有缓过来,协议翻脸的先例一抓一大把。

2008年乌克兰天然气协议被单方面撕毁,谁还敢信俄罗斯的承诺?

中方现在要做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把能拿的利益拿到手,能锁定的长期利益锁死——别信俄罗斯的嘴,信合同和银行账单。

有一点值得说,远东合作不是单纯的经济账,还牵扯文化与文明的碰撞。

图瓦人是蒙古族分支,跟中国新疆阿勒泰的图瓦族一脉相承,甚至2023年推的“中蒙俄游牧文化旅游线路”,12万人次中国游客过去,带动当地手工艺、餐饮收入涨了45%。

图瓦大学还办了“中文+游牧文化”专业,专门从内蒙古大学请老师,培养中俄跨境人才。

表面是文化共鸣,实际是地方要通过“强化与中国的文化纽带”来跟莫斯科博弈。

可俄罗斯联邦哪能忍?

2020年开始就强行推行“俄语化”,越是少数民族越不让你折腾。

文化自主一旦和经济捆绑,联邦政府就有了“离心倾向”的借口,文化部早就警告图瓦官方别乱搞。

说穿了,经济项目能修得成,文化认同的裂痕不是一朝一夕能弥合。

远东这块地,地缘博弈的棋盘早就升温了。

北极航线的开发,是下一场大戏。

2023年通航窗口期翻倍,萨哈林的港口地位直接上升为北极枢纽。

中国远洋集团和俄方签约,2025年准备首航。

马六甲困局有望松动,可美国、加拿大的军事部署早就开始,北极成了自家后院。

中国主张航道自由,俄罗斯坚持内水主权,光是这一项,未来合作裂痕就埋下了伏笔。

俄方愿意让中国投资,但管理权、话语权一分不让,你想拿到手得拼命谈判。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谁都清楚,远东地方一把手的“对华热情”不过是被困局挤出来的假象。

中国看得很明白,现实永远比口头承诺更重要。

别看现在霍瓦雷格、利马连科们热脸贴过来,一旦局势有变,立场翻脸比谁都快。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眼前的合作利益吃到嘴里,同时步步为营,防着俄方的反复无常。

外媒鼓吹中国是“被动绑定”,全是看不得中国吃红利的酸葡萄心理。

真正的胜负手,还得看谁能把短期利益锁成长期红利,谁能在地缘乱局中守住底线。

中国要赢的,从来都不是嘴炮。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