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业家
这场医疗健康IPO浪潮里,“融资”只是起点,“生存”才是终局。
2025年,港股资本市场在‘18A生物科技’‘18C特专科技’及‘科企专线’等政策红利驱动下强势复苏,医疗健康行业凭借“创新研发+消费升级+科技融合”的三重属性,成为IPO市场最活跃的“吸金赛道”。
从创新药企业突破“未盈利”融资瓶颈,到互联网医疗探索“数字服务”变现路径,再到消费医疗加速“品牌化”资本化进程,超60家医疗企业扎堆递表或上市(覆盖港股、A股),既源于港股 “未盈利高成长企业” 的包容,更折射出医疗健康行业 “创新突破” 与 “资本突围” 的双重迫切性。
健业家研究院统计,共有54家医疗健康企业扎堆港交所,北交所也有6家企业递表,科创板3家,创业板1家,主板1家。另外,A股上半年还有两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上市。截至发稿时,仅仅半年时间,共有67家医疗健康相关企业递表或上市(覆盖港股、A股),堪称历史之最。
一、医疗健康企业迎来“融资窗口”
2025年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核心政策红利驱动医疗健康企业扎堆赴港:
18A章(生物科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研发驱动型企业;
18C章(特专科技):支持未盈利/无收入的“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如医疗系统、基因编辑、AI医疗等);
科企专线:为18A/18C企业提供保密递表、快速审核通道,加速上市进程;
内地政策协同:证监会支持龙头企业“A+H”上市(如恒瑞医药),拓宽国际融资与品牌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新启用,禾元生物成为首家成功过会的IPO企业,对未来医疗健康企业科创板上市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已上市的20家企业均属于生物医药行业,上市以来企业发展良好。其中19家已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另1家已递交上市申请。
二、各大企业政策适配与市场地位
1.创新药(绝对主力,含港股上市/递表)
政策适配:18A章核心受益群体,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依赖港股融资突破“未盈利”瓶颈。
行业地位: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A+H):A股创新药龙头,研发实力顶尖(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等),“A+H”上市后成为港股募资“压舱石”,巩固国际竞争力;
映恩生物-B、药捷安康-B(港股上市):上市首日涨幅超70%/116%,代表创新药细分领域(如抗体药物、靶向疗法)受资本热捧;
劲方医药、迈威生物等(港股递表):处于临床阶段,依赖港股融资推进研发,未来增长取决于管线落地。
2.中医/中药(港股递表)
政策适配:依托“中医药现代化”趋势,港股接纳传统医药品牌化企业。
行业地位:
同仁堂医养、新荷花中药饮片:聚焦中医服务、中药炮制,借港股拓展资本渠道,提升品牌标准化;
赛道相对小众,需证明“现代化转型”能力(如连锁化、标准化),否则估值或受限于传统模式。
3.互联网医疗(港股递表:微医、微脉、健康160)
政策适配:属18C章“数字医疗”范畴,科技属性+医疗服务融合,契合港股对“特专科技”的包容。
行业地位:
微医:行业头部平台(覆盖问诊、医保支付),递表后有望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但需突破盈利模式(如在线诊疗变现、医保衔接);
赛道竞争激烈(平安好医生等已上市),差异化服务(如慢病管理、专科领域)是关键。
4.保险科技(港股上市/递表:手回科技、元保科技等)
政策适配:18C章覆盖“金融科技+医疗”,港股接纳创新保险模式(如医疗险、健康险平台)。
行业地位:
手回科技、元保科技(港股上市):已实现规模化运营,借港股融资拓展场景(如互联网保险、健康管理);
轻松健康、镁信健康(港股递表):聚焦互助医疗、药险结合,需证明盈利可持续性(当前多依赖流量补贴)。
5.医疗器械(港股/北交所递表,含18A/18C企业)
政策适配:高端器械(如介入设备、诊断试剂)属18A;智能设备、实验室服务属18C。
行业地位:
威高血净(A股上市):血透器械龙头,A股+港股(若后续拓展)巩固全球地位;
安诺优达、镁伽科技(港股递表):基因测序、生物实验室服务,受益精准医疗浪潮;
贝尔生物(北交所递表):细分领域(如IVD试剂),北交所定位“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相对低。
6.新消费医疗(美容健康、产后护理、口腔等)
政策适配:消费属性强,港股接纳“新消费龙头”(参考蜜雪冰城、古茗等案例)。
行业地位:
圣贝拉(港股上市,产后护理):高端月子中心龙头,借港股融资扩张门店,验证“服务标准化”能力;
林清轩(港股递表,美容健康)、植物医生(A股递表):美妆品牌,前者赴港(国际化)、后者A股(国内消费市场),反映渠道差异;
大众口腔(港股递表):民营口腔连锁,需突破区域限制,证明规模化复制能力。
7.前沿科技(基因编辑、护肤品原料、医疗系统等)
政策适配:基因编辑(百奥赛图,科创板递表)属18C/科创板“硬科技”;护肤品原料(珈凯生物,北交所递表)偏供应链创新。
行业地位:
百奥赛图(科创板递表):基因编辑工具(如人源化动物模型)领先,科创板聚焦“硬科技”,融资助力技术落地;
维琪科技(北交所递表,护肤品原料):功能性原料研发,北交所支持“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适合中小规模科技企业。
健业家研究院认为,18A上市规则宽松吸引大量尚处研发阶段的企业涌入,可能引发市场供给饱和,上市后股价长期不振或破发风险上升。
比如眼科创新药第一股‘拨康视云’上市首日即大跌38.61%;圣贝拉上市次日即破发;手回集团上市首日即破发,大跌超18%。
医疗健康企业的港股竞速,本质是“政策红利+创新野心”碰撞出的时代样本。
短期看,18A/18C的制度红利,让研发型企业得以“未盈利先融资”,消费医疗品牌等借资本加速破圈;
中期看,“硬科技(创新药/器械)”与“新消费(医美/健康管理)”的分化将持续加剧——前者比拼“管线落地速度”,后者博弈“品牌全球化能力”;
长期而言,港股作为“中国医疗创新对接全球资本”的核心枢纽,将持续筛选真正具备“技术壁垒+盈利逻辑”的头部玩家。
健业家致力于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媒体智库。聚焦健康食品、营养保健、健身减重、健康器械、健康管理、银发经济、母婴健康、美容抗衰、健康地产家居等相关领域。已入驻:今日头条、微博、百家号、雪球、东方财富、搜狐等20余家媒体平台。
注:平台发布的所有文章和视频(含资讯、分析、采访、科普等),其中提及的健康食品、医疗器械、服务项目等,平台仅作客观介绍,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不视为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或适用性的背书,相关产品服务的实际效果、质量纠纷等,与平台无关。
转自: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