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迪在印度被美国加征 25% 关税的敏感时刻突然访华? 这位印度总理 8 月 31 日将抵达天津出席上合峰会,这是他自 2018 年以来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在全球贸易战硝烟弥漫之际,印度这个长期摇摆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国家,似乎正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但仅 2 天的短暂行程和刻意避开北京阅兵的决定,又透露出怎样的政治信号?
莫迪此次访华的背景极不寻常。就在一周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印度钢铁、铝制品加征 25% 关税,直接影响印度每年 60 亿美元的出口。更令新德里愤怒的是,华盛顿同时施压印度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威胁要制裁与俄能源交易的印度企业。
"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印度商工部高级官员私下抱怨。数据显示,美国此举将使印度 GDP 增长损失 0.8 个百分点,导致至少 50 万就业岗位面临风险。印度储备银行已紧急下调全年增长预期至 5.7%,创十年来新低。
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特别在电子制造和医药领域。更引人注目的是,印度铁路公司与中国中铁签署备忘录,将采用中国标准改造德里 - 孟买货运走廊。这些动作被解读为莫迪访华前的 "诚意展示"。
"印度正在重新评估其经济安全。"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拉吉夫分析,"当西方市场变得不可靠时,14 亿人口的中国市场突然显得更具吸引力。" 据统计,中印贸易额在 2023 年已突破 1360 亿美元,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莫迪此访的行程设计充满政治玄机。选择天津而非北京,避开 9 月 3 日抗战胜利日阅兵,将主要活动限定在上合框架内 —— 这些安排明显在平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国际战略需求。
"莫迪需要向国内证明他不是去 ' 朝贡 '。" 印度前外交秘书顾凯杰指出。印度媒体发现,随行代表团中军方人员异常稀少,而经贸和能源官员占比达 70%,暗示此访聚焦经济议题。莫迪还特意安排在天津参观一家印度独资药厂,彰显 "平等合作" 姿态。
就在莫迪准备登机前,印度外长苏杰生突然访问华盛顿,与布林肯举行 "紧急磋商"。印度海军同时宣布与美国、日本在孟加拉湾启动联合演习。这一系列动作揭示出新德里的真实算盘:在中美之间维持 "战略模糊"。
"印度永远不会选边站。"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曼塔吉强调,"莫迪此行是要告诉美国:如果你们不给市场,中国人会给;如果你们不卖武器,俄罗斯人会卖。" 这种平衡术在印度购买俄油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 尽管美国施压,印度 6 月从俄进口原油仍创下 195 万桶 / 日的新高。
天津峰会可能成为上合组织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除印度外,伊朗将正式成为第九个成员国,白俄罗斯也有望签署加入程序文件。更值得关注的是,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首次以对话伙伴身份参会。
"这不再是单纯的地区安全组织。"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卢贾宁指出,"当印度联手中国推动本币结算,伊朗携能源入局,沙特等美国传统盟友也来旁听时,上合实际上正在演变为抗衡美元霸权的经济联盟。" 数据显示,上合成员国间本币结算比例已从 2018 年的 17% 升至 2023 年的 43%。
尽管经贸合作升温,中印关系最敏感的边境问题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值得注意的是,莫迪访华前夕,中印两军举行了第 19 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同意加快完成边境局势 "降温" 进程。
"边境安宁是经济合作的前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胡仕胜分析。印度军方消息人士透露,中印可能在天津峰会期间签署《边防合作补充协议》,建立更完善的危机管控机制。这种 "经济热、军事冷" 的独特模式,或许正是两个亚洲巨人相处的现实之道。
莫迪此次短暂的中国之行,恰如印度外交战略的缩影: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在中美之间谨慎平衡。当美国关税大棒落下时,印度转身握住了中国伸出的手;但那只手能握多久、多紧,仍取决于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下一轮变动。唯一确定的是,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印度正变得越来越善于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