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
菲律宾人把枪拿出来了,黑洞洞的枪口,就在南海那片晃眼的海面上,直直地对着我们的海警。
按常理,或者说,按他们脑子里的剧本,下一步应该是我们的人后退,躲避。毕竟,谁会拿自己的命去撞枪口呢?
但接下来的一幕,让对面彻底蒙了。
我们的士兵,非但没躲,反而迎着枪口冲了上去。
有个兄弟甚至直接张开了双臂,那架势,像是在喊:
“来!往这儿打!”
疯了?
这是当时,也是事后,很多人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这种行为,完全不符合人对危险的本能反应。镜头传回来,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其实这事儿,得从两种完全不同的脑回路说起。
在菲律宾士兵的逻辑里,枪,就是终极王牌。是最后的威慑。这玩意一亮出来,就等于清场了,不管你前面多横,在枪口面前都得怂。这是他们从各种冲突、甚至电影里学来的“常识”。他们认为,拔出枪,就能拿回场面上的主动权。
这是他们的逻辑。
但他们不知道,这种逻辑在我们的地盘上,不好使。
对我们的兵来说,在自己家的领土上,被别人的枪指着鼻子,这性质就完全变了。
那不是危险。
那是挑衅。
迎面而来的枪口,不再是恐惧的源头,而是一张考卷,考的是你骨头够不够硬,血性够不够足。
那甚至是一份从天而降的“军功章邀请函”。
你敢拔枪,我就敢用我的胸膛,来验证你的子弹是不是纸糊的。我敢用我的行动,来告诉你这片海到底谁说了算。
有懂行的军事心理专家分析过,能在一瞬间把致命威胁,转化成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种极度强大的心理机制。
这不是愣头青的热血上头。
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念:国土之上,寸步不让。
你可能觉得,迎着枪口冲,太莽撞了。
那就又想错了。
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是顶级玩家的“肌肉记忆”。
我们的海警队员,登船、突击、控制、缴械,整个过程你看视频会发现,快得像一道闪电。每个人的动作都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那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平时训练了千百遍,已经融入血液的战术本能。
你以为他是在冲动,其实他的大脑和身体,正在以最高效率执行着最优解。
而且,我们这么硬气,不是没来由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21年我们出了一部《海警法》。这部法,说白了,就是给了我们海警一把“尚方宝剑”。
法律清清楚楚地写着,在咱们自己管辖的海域里,对那些不听话、不服从我们指令的外国船只,海警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这里面就包括使用武器。
所以,我们的行动,不是“激情执法”。
是依法办事。
有法律撑腰,我们的行动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这让那些习惯了在灰色地带搞小动作、占便宜的菲律宾人员,一下子就懵了,他们理解不了这种强度,所以才会觉得“中国人疯了”。
这股子硬气,到底是哪来的?
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你得把时间往前拨,去看看几十年前,1974年的西沙。
那会儿,我们的装备跟人家没法比,小艇打大舰。但我们的前辈是怎么打的?就是用命去填,用血去换。是开着小船直接撞向对方的大军舰,是在甲板上端着机枪跟对方的炮对射。
那种“海上拼刺刀”的精神,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流进了今天这些年轻士兵的骨血里。
所以你今天看到的“疯狂”,其实是历史的回响。
说回到仁爱礁这件事的根子上。
这事其实很简单。
就是二十多年前,菲律宾一艘破军舰,开到我们仁爱礁,说船底漏水了,动不了了,得在这儿“趴窝”。
这一趴,就是二十多年。
我们出于人道主义,一直没动手。结果呢?他们不但不履行承诺把船拖走,还派人常驻,隔三差五就想运点水泥、钢筋上去,要把这个临时赖着不走的点,搞成一个永久的军事堡垒。
这就等于在你家院子里,有个无赖邻居搭了个违章建筑,现在还想通水通电再加盖一层。
你说你能忍吗?
我们所有的海上执法行动,目标就一个:阻止你搞永久化。
所以,我们允许你运送吃的喝的,这是人道。但你想运一根钢筋、一袋水泥上去加固,门儿都没有。
这次冲突,就是因为菲方又想夹带私货“闯关”,被我们逮个正着。闯关失败,恼羞成怒,狗急跳墙,最后才拔出了枪。
这是他们对局势的严重误判。
他们既低估了我们在主权问题上“寸土不让”的钢铁意志,也错判了我们一线执法人员在面对枪口时,脑袋里想的根本不是退缩。
而是战斗。
所以,别再问他们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疯狂”。
当你身后是万里山河,任何选择,其实都只有一个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