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撸完所有网贷去美国送外卖,人人都以为我发达了,却不知我有多惨

我动了去美国的念头,不是因为多向往自由,而是短视频刷多了。

手机里一个个视频告诉我:美国人生活多么潇洒,街上随便跑跑外卖,一天三四百美金轻轻松松。

评论区里全是“羡慕啊”“美国就是好”。

我盯着屏幕,越看越觉得,那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可现实是,我在国内早就被网贷榨干了。

催收电话一天几十个,欠债利滚利,怎么都还不上。

想着这辈子翻不了身,突然有人说:“走线去美国啊,跑外卖一天能挣两千块,比在国内打工强一百倍。”

我心里一热,这大概是唯一的机会了。

于是咬咬牙,把剩下能撸的网贷全撸干净,凑钱找了中介,走灰色通道。

临走前,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下次见,就是美国了。”

亲戚朋友点赞无数,说我出息了、要发达了。

那一刻,我好像真成了他们眼里的“成功者”。

可只有我心里清楚,我是背着一身债,孤注一掷。

走线的那段日子,我永远忘不了。

小巴里塞满人,空气里全是汗味和呕吐味。

有人害怕,下车后跪在地上直哭。

丛林里泥泞没膝,鞋陷进泥里拔不出来,脚磨破,血和脓泡糊在一起。

夜里只能躺在地上,蚊虫叮咬,耳边全是哭声。

最怕的是遇到劫匪,黑漆漆的枪口顶在人脑门上,钱、手机、护照,通通抢走。

有人不愿交,被踢翻在地。我们都低着头,谁都不敢多说。

走到后来,有人倒下,再也起不来。可队伍不能停,只能把他丢在路边。

我那时才明白,这不是去美国,这是用命去赌。

几个月的辗转,我终于站在了纽约的街头。

身边是高楼霓虹,车水马龙。朋友圈里大家都说我发达了,我一开始,也对此深信不疑,毕竟这可是美国。

01

我到纽约的第一天,天阴沉沉的。

飞机落地,我拖着行李走出来,心里还带着点兴奋。

可很快,这点兴奋就被冷风吹散了。

机场外的风比国内刺骨得多,我冻得直哆嗦。

口袋里只剩下几百美金,那是从国内撸来的网贷换成美元带过来的。

中介早就不管我了,送到这一步,就算完成。

后面怎么活,全靠自己。

我跟着同乡去了所谓的“便宜房”。

房东是华人,说话干脆:“单间 1100 美金,不包水电。

贫民区便宜点,但你敢去吗?抢劫天天有。”

我一听,心里一凉。

1100 美金,折合人民币七八千,我在国内一个月都挣不到。

可在这里,这只是租个最普通的小房间。

房间小得伸开胳膊就能碰到两面墙,角落里还有蟑螂。

可是没得选,咬牙住下。

接下来就是跑外卖。

在国内刷视频时,看见那些截图:一天三百、四百美金的流水,觉得真是轻轻松松。

可真正上手才知道,没身份跑不了单。

想跑,就得租号。

所谓租号,就是花钱用别人的合法身份注册的外卖账号。

条件苛刻:你跑单,他拿走一半收益。

更糟的是,一旦平台发现违规,账号封了,钱一分都提不出来。等于白干。

我第一次交了 200 美金押金,才租到一个 DoorDash 的号。

同行告诉我:“小心点,别出事。我们这边好多人,干着干着,账号没了,钱也没了。”

我心里发慌,可已经退不了。钱花了,不跑单就得饿死。

第一天上路,我骑的是二手燃油摩托。

同乡帮我买的,500 美金,发动时轰轰作响,油门一松就抖。

纽约街道复杂,我对地图不熟,刚接单就迷路。

顾客在电话里狂吼:“Where are you?Why so late?”我一句都听不懂,只能不断说 sorry。

送到门口时,顾客把门一甩,脸都没露。

小费?当然没有。

跑了一天,我浑身酸痛,脑子里只有嗡嗡的声音。

平台账单显示,我跑了 28 单,收入 180 美金。

乍一看,还行。可一算,立刻傻了:

租号,要抽走一半,还剩 90,加油 15。

吃饭,随便买个汉堡和水,就花了 12。

一天下来剩下 63 美金。

听起来还算钱?可房租摆在那,一个月 1100,不算水电煤气。

就算我天天跑满 12 小时,一个月能剩下多少?

那天晚上,我回到小房间,躺在吱呀作响的铁床上,天花板漆黑,只有蟑螂在墙角窜。

我脑子里反复响起朋友们在朋友圈的留言:“厉害啊,去美国发财了!”

02

第二天天没亮,我就醒了。闹钟一响,浑身酸疼,骨头像散架,可不敢赖床。

租号是按天算的,不跑就亏钱。

我抓起昨晚没洗的外卖箱,拎上头盔,推着那辆二手摩托出了门。

楼道里一股霉味,楼下垃圾桶翻得满地,几个流浪汉裹着被子睡在门口。

我小心绕开他们,心里暗暗祈祷:今天别出事。

早上六点多,天还黑,街灯忽明忽暗。

摩托一轰油门,声音把整条街都惊动了。

我盯着导航,不敢走神。

纽约的路比想象的乱,红绿灯多,单行道更多,一不小心就走错。

第一单是早餐店的汉堡。

拎出来热腾腾的,我心想这单能快点送。

可等我找到顾客的公寓时,门口的门禁死活打不开。

打电话,顾客不耐烦:“你怎么这么慢?放楼下就行!”我只好把餐放在台阶上拍照,转身走人。手机叮一声,小费显示:0。

我苦笑了一下,继续赶下一单。

到了中午,单子多了起来。

餐厅人声嘈杂,外卖员挤成一堆。

我看见不少老外骑着电动滑板车,速度慢,但他们有合法身份,不怕封号。

我这边摩托虽然快,却要不断加油,油费像漏水一样。

送单时遇到一个黑人顾客。

明明写的是二楼,他非让我把餐送到四楼的房门口。

楼道漆黑,台阶窄得要命,我抱着大袋子气喘吁吁。

他接过餐,笑都不笑,砰一声关门。

小费?依旧没有。

我心里骂了一句,可还是得咬牙接下一单。

下午三点,我饿得胃里直打转。

可没空回去做饭,只能在便利店买个三明治和矿泉水,12 美金,差不多顶国内一天伙食。

吞下去,没感觉饱,但至少不至于晕。

晚上是最累的时候。

单子一个接一个,送到手软。

天黑路滑,我骑车经过一条小巷,突然有两个黑人小伙盯着我,低声说着什么。

我心里一慌,立刻油门拧到底,风声呼呼,硬是冲了出去。回头看,两个影子还在盯着我。

跑了一天,到晚上十点多,我才收工。手机显示:共 30 单,收入 200 美金。

表面风光,可一算账:

租号抽走一半,还剩 100。

摩托加油一整天,20。

三明治加水,12。

一天到头,净剩 68。

我盯着这个数字,心里直发凉。

跑了 16 个小时,冒着冷风,躲着危险,算下来一天只剩几十块。

回到房间,我脱下外套,背心湿透。

墙角的蟑螂在垃圾袋上爬。

我躺在吱嘎作响的铁床上,盯着天花板。脑子里又想起朋友圈里亲戚朋友的声音:“美国真好啊,发财了吧?”

我笑了,可眼角却湿了。

03

跑了差不多半个月,我的手和腿都麻木了。

每天十多个小时骑车,风吹雨打,脚踝肿得像馒头。可一想到账本上的数字,我还得咬牙。

每天流水确实好看,手机上蹦出来的金额,常常是 180、200 美金。

对比国内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光一天的数据就能顶一周。

朋友圈要是晒出来,绝对炸锅,可我没晒因为我知道,数字背后,全是坑。

我挑了一个休息日,把小本子拿出来,仔仔细细算了一遍。

首先是租号,没身份就必须租。

平台上一半的收入都得交给号主。

别人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把我一天的辛苦刮走大半。

我跑 200 美金,剩下 100,等于白给人打工。

其次是摩托,二手车虽然便宜,但油耗大。

一天东奔西跑,加油 15 到 20 美金少不了。

有时赶上油价高,心疼得牙都痒。

可没办法,不加油就跑不了单。

再是吃饭,刚来时我还想节省,自己回去煮点面。

可很快就发现不现实。

一天在外面十几个小时,根本没时间回家。

只能随手买个快餐,最便宜的三明治和水,也得十几美金。

想多吃点热的,价格翻倍。

还有房租,这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东西。

1100 美金一个月,还不算水电。

换算成人民币,七八千块。

就这个价,住的还是小破屋。

老鼠半夜乱窜,蟑螂在桌上爬。

可你要是嫌贵搬到贫民区,随时可能被抢劫。外卖员被刀子架脖子,手机钱包都没了,这种事在群里天天有人说。

我翻着账本,越算越心凉。

假设一天跑 12 小时,流水 200:租号,抽走一半,剩 100;油费 15,吃饭 12,还剩 73。

一个月跑 26 天,算下来 1898 美金。

再扣掉房租 1100、水电气 200,净剩 600 多。

600 美金,折合人民币四千出头。

听起来不少?可别忘了,我在国内厂里打工,一个月也差不多这个数。

不同的是,在国内至少晚上能回家睡觉,不用担心半夜有人踹门抢劫。

这里呢?每天提心吊胆,冒着被封号的风险,拼死拼活,最后还不如在老家搬砖。

我盯着那几行数字,脑子一片空白。

原来,所谓“美国外卖员日入几百刀”,不过是一场幻觉。

真相是钱流得快,花得更快。

等算到最后,剩下的,连债利息都填不上。

我心里第一次冒出绝望:我不是来发财的,我是来填坑的。

送外卖的日子久了,我才发现,这份工作除了辛苦,还有真正要命的危险。

那天是个阴天,气温低得让人牙齿打颤。

我骑着摩托穿过一条陌生的街区。

导航显示只剩下最后三分钟,可我心里发毛——这里的楼破破烂烂,墙上喷满涂鸦,垃圾堆在路边没人清。

街口几个黑人小伙蹲着,目光直勾勾盯着我。

我装作没看见,油门拧到底。

可眼角余光看到,他们互相说了几句,其中一个拍了拍口袋,像是掏什么东西。

我心里一凉,腿肚子发抖。摩托轰鸣着冲过去,风声呼呼在耳边,心跳像要炸开。

回头一眼,那几个人站在街口,眼神依旧盯着我。

送完那单,我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心里一个声音在喊:只要慢一步,我可能就回不来了。

晚上回到出租屋,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说东城一个外卖员被抢,手机和现金全没,连摩托都被推走。

更吓人的是,他还被打伤,脑袋缝了十几针。

群里传来模糊的照片,鲜血糊了一脸。

我盯着屏幕,胃里一阵翻腾。键盘上有人留言:“大家小心点,最近抢外卖员的多,尤其盯着咱这种亚裔。”

屋子很冷,暖气坏了,只有风透过窗缝钻进来。我蜷在床角,耳边是蟑螂爬动的沙沙声。

朋友们还在朋友圈留言:“美国生活真滋润吧?是不是比国内好多了?”

我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停在输入框上,却一句话也回不出来。

那一夜,我几乎没合眼。

脑子里反复想着白天的眼神,还有群里那张血淋淋的照片。

第二天一早,微信群里又蹦出一条消息:

“昨晚我们一个同乡,没回来。”

04

微信群里安静了半分钟,紧接着消息不断刷屏。

“有人看见他最后往布鲁克林那边去了。”

“听说在路口被拦了,手机钱包全抢走了。”

“人还在医院,昏迷不醒。”

我心口一紧,仿佛一块石头压下来。

这个同乡我见过几次,大家都叫他老赵。

他比我大几岁,来美国三年,一直靠送外卖维持。

他常笑,说习惯了就好,攒几年钱就能在老家买房。

谁能想到,昨天还说着要请大家喝酒的人,今天躺在医院生死未卜。

有人发来细节。

那天夜里,老赵接到一单,地址在贫民区。

他送到楼下,正准备回身,一个黑人小伙从后面扑上来,另一人掏出刀。

老赵想跑,可摩托被拽住,他没来得及喊,就被打翻在地。

包、手机、钱包全被抢走,头还被硬物砸了一下,血流得满地。

我盯着那几行字,手指发抖,额头冒冷汗。

原来昨天骑车经过的那条街,可能就是老赵倒下的地方。

原来我昨天之所以能回来,不过是侥幸。

屋里很静,只有老鼠在翻动垃圾袋的声音。

孤独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把我淹没。我忽然觉得,美国再大的霓虹、再亮的高楼,对我来说都没有一点意义。

我只是一个租号的外卖员。

没有身份,没有保障,命比一辆摩托都不值钱。

夜里,我蜷缩在床上,盯着手机屏幕上那条消息:“昨晚我们一个同乡,没回来。”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没敢哭出声,因为我知道,哭也没用。

在纽约送外卖的人,多半都有个微信群。

群里二三百号人,白天各自跑单,晚上闲了就开始聊。

有时候一条消息蹦出来,能让人心头一沉。

那天夜里,我在群里默默刷屏。

老赵的事还没过去,大家心里都压着火。有个叫小马的年轻人冒泡:“我不跑了,准备回国了。”

群里立刻炸开。

有人嘲笑:“回去干啥?欠的钱还上了吗?”

小马回:“我差点死在车祸里,命没了,钱还有啥用?”

后来我才知道,小马每天拼命跑,十几个小时不休息。

那天夜里困得不行,骑着摩托一头撞上货车。

人飞出去,胳膊骨折。医院花了上万美金,全是自费。最后欠的比以前还多。

群里静了一会儿,有人发了句:“哎,这活儿真是用命换钱。”

还有个叫阿强的东北人,来美国五年了。

前两年倒真攒下点钱,可后来为了多接单,骑车不顾红绿灯,被警察拦下。

身份查不出来,直接关了几天,最后交了高额罚款才放出来。

钱没了,还被列了“黑名单”,再也不能租号跑单。

如今他在中餐馆后厨干活,每天油烟呛得眼睛通红。

群里还有人更惨。

一个福建小伙子,租号跑了几个月,眼看快能攒下钱,结果账号突然被封,平台里存的几千美金全拿不出来。

他跑去找号主,号主一句话:“平台封号跟我有啥关系?”钱就这么打水漂。小伙子急得差点跳楼。

听到这些故事,我心里发凉。

原来大家都一样,活得小心翼翼。表面看一单几块、一天几百,实际上都是拿命去赌。

偶尔也有人组织聚会,几个人在破旧的餐馆凑一桌。

大家举起啤酒,嘴里喊着:“吃苦几年就好了!忍忍就能发达!”

可酒喝到后面,有人眼圈红了:“真能好吗?咱这身份,跑到老也抬不起头。”

那天散场的时候,一个大哥拍着我肩膀,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

“兄弟,咱们这些人,在别人眼里连人都算不上。

只要跑得动,他们就用;跑不动,就丢掉。你信不信?”

我没答,心口却像压了一块石头。

夜里回到出租屋,我翻开微信朋友圈。亲戚朋友还在留言:“美国真好啊,你混得风生水起吧?记得回来带点礼物!”

我盯着那些字,心里发苦。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送外卖的同乡,一个个过得比国内搬砖还惨。

05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把我折腾得形容枯槁。

手掌磨出厚厚的茧,膝盖也因为长期骑车而隐隐作痛。

可最让我害怕的,不是身体,而是月底摊开账本的那一刻。

这天,我在屋子里点着昏黄的灯,把小本子翻到新的一页。

上面一行行数字,像刀子一样扎眼。

流水看上去挺亮堂,二十六天,我总共跑了将近五千美金。

这个数字,要是发到朋友圈,足够引来一堆“牛啊”“发财了”的点赞。

可我知道,这些钱根本不是我的。

先是租号。

每天流水一半直接被扣走,一个月下来,就没了一半,差不多两千五百。

别人啥也不干,光靠账号,就把我半个月的命换走了。

再是油费。

每天平均十五美金,一个月就是四百多。

加油时看着油枪蹦字,心里就跟血滴一样。可不加不行。

吃饭也省不下来。

最便宜的快餐,一天也要十几美金。

一个月加起来三百多。天天三明治、汉堡,吃得胃火直冒。

可想换口热汤,价格就翻倍。那点省下来的钱,瞬间没了。

最后是房租。

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个月 1100,还不算水电煤气。

水电又是一二百。

就算我一天拼命跑单,一个月下来,光是住在这个蟑螂乱爬的小屋里,就得掏掉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一点点往下算。

5000 流水 → 租号扣掉 2500 → 油费 400 → 吃饭 300 → 房租水电 1300。

剩下的,还不到 800。

800 美金,折合人民币五千来块。

听上去不算少,可想想我付出的是什么?

每天十几个小时风里来雨里去,提心吊胆,担心被抢,担心封号,担心车坏。

这样换来的钱,和国内在工厂里打螺丝有区别吗?

我盯着账本,手指哆嗦。脑子里闪过短视频里那些画面:外卖员晒着账单,标题写着“日入两千”。

可我现在知道,那都是只看流水,不算支出。

真算下来,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更残酷的是,这 800 美金连网贷的利息都不够。

国内的催收电话每天照样打过来,语气比刀子还狠:“你再不还钱,你家人就等着吧。”

我盯着手机屏幕,心里一阵冷。

原来我以为走到美国能翻身,结果却是把自己推到更深的坑里。

我忽然想起一句话:这不是发财,这是苟活。

月底那天,我终于忍不住停下摩托,站在曼哈顿的街口。

街上人流涌动,霓虹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把夜色照得绚烂。

高楼闪着金光,广告牌上滚动播放最新的品牌。车水马龙,仿佛这座城市永远不会停。

可我却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我裹着一件油渍斑斑的外套,背上沉重的外卖箱,摩托轰轰作响。

路过的白领们手里拿着咖啡,步履匆匆。有人对我投来目光,冷漠、漠然,仿佛我只是空气的一部分。

忽然手机又响,是国内的催收电话。我手指一抖,差点把车把松了。

那头的声音尖利:“李岩,你欠的钱什么时候还?别以为躲到国外就行!”

我喉咙一紧,却说不出话。挂断电话,我把手机攥在手里,指节发白。

身后传来几个年轻人说笑的声音:“嘿,送外卖的中国佬。”

我听不懂全部,却知道那是笑话。

背脊一凉,我加快油门,冲过红灯。警笛在远处响起,我心里一沉,幸好没人拦下。

摩托呼啸着在街上穿梭,我的脑子里全是过去一个月的画面:

凌晨出发,寒风刺骨;

中午饿着肚子啃三明治;

晚上在破旧的出租屋里数蟑螂;

微信群里同乡的惨叫声、哭声;

账本上一行行刺眼的数字。

有人说美国是天堂,是自由,是金钱的源泉。可对我来说,这里就是另一个牢笼。只是铁栏换成了高楼,镣铐换成了债务。

摩托在红绿灯前停下,我盯着对面巨大的屏幕广告:模特笑容灿烂,背后写着大大的标语——“DREAM BIG.”

我忽然笑了。苦涩的笑。

梦想?对我来说,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梦想。

我知道自己不会在朋友圈晒账单,不会再说“发财了”。因为事实是:我没有发达,我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被榨干。

夜风呼啸,我在车流里一阵恍惚。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所谓的“美国梦”,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不过是个幻影。

后来有人问我:“你去美国,后悔吗?”

我沉默很久,只说了一句:

“我没有发达,我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被压榨。”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