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聚餐吃火锅,大家涮了不少肥牛肉、肥羊肉。结果饭后,好几个人都捂着肚子喊腹胀,直说吃太撑、太难受,消化不了。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吃多了油脂类的肉类,胃里就像塞了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好久都不舒服。
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啥油脂类肉类这么难消化呢?这就得说说脂肪分解的生理限制了。咱们身体消化脂肪可不容易。脂肪不溶于水,而咱们的消化液大部分是水,这就导致脂肪得先被“打散”成小颗粒。这个过程靠的是胆汁,胆汁能把大块的脂肪变成小油滴。然而,胆汁的分泌量是有限的,要是一下子吃进去太多高脂肉类,胆汁不够用,脂肪就不能充分被分散,后续的消化也就会受影响。
另外,消化脂肪还得靠各种消化酶,像胰脂肪酶。这些酶和脂肪颗粒结合,才能把脂肪分解成能被身体吸收的小分子。可酶的作用也需要时间和合适的环境,高脂肉类多了,酶忙不过来,脂肪分解就会变慢。而且,脂肪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也增加了消化的难度。
除了脂肪分解本身的问题,消化系统的工作负荷也对消化油脂类肉类有很大影响。我在门诊经常碰到因为消化不良来就诊的患者。有个小伙子特别爱吃油炸鸡腿、五花肉这些高脂食物,几乎每天都吃。时间一长,他的胃就受不了了,经常胃胀、胃痛。过多的高脂肉类会让胃排空的速度变慢。正常情况下,胃把食物搅拌、研磨后,会把它们慢慢送到小肠。但高脂食物会让胃的蠕动变弱,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延长,就容易让人感觉腹胀、恶心。
而且,大量的高脂食物进入肠道后,也会给肠道增加负担,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此外,个体差异对消化高脂肉类也有影响。不同人的消化能力不一样,像老年人的胃肠功能本来就有所衰退,消化高脂肉类就更困难。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他们的胃黏膜比较脆弱,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有些人平时饮食清淡,偶尔吃一次高脂肉类,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有些人经常吃油腻食物,胃肠可能会逐渐适应,但也不代表就不会有问题。
肉类的类型和烹饪方式对消化也有实际影响。一般来说,猪肉、羊肉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比鸡肉、鱼肉更难消化。烹饪方式也很重要,油炸、油煎的高脂肉类,外面裹了一层油,会让脂肪含量更高,更难消化。我在门诊遇到过一位女士,她特别喜欢吃油煎牛排,每次吃完都觉得胃里不舒服。后来我建议她把牛排改成清蒸或者水煮,情况就好多了。
另外,进食习惯也会影响消化。有些人吃饭速度很快,还喜欢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会把大量空气带进胃里,也会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那怎么吃才能更好地消化油脂类肉类呢?我有五步进食法则。第一步,控制食量。别一下子吃太多高脂肉类,一次吃个适量,给身体的消化系统减轻点负担。
第二步,搭配蔬菜。吃高脂肉类的时候,多吃点蔬菜。蔬菜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水煮这些方式,减少油炸、油煎。第四步,细嚼慢咽。吃饭的时候多嚼几下,让食物在口腔里充分被研磨,这样也能减轻胃的负担。第五步,饭后适当活动。饭后散散步,别马上坐着或者躺着,这样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消化。
不过,要是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就得考虑就医排查了。如果腹胀、腹痛的症状持续不缓解,还伴有呕吐、腹泻、发热,或者体重明显下降,那可能就不是简单的消化不良了,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