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深夜,萧锋站在福建沿海的指挥所里,手里捏着刚收到的作战命令直冒冷汗。
兵团首长在电话那头扯着嗓子喊:"老萧啊,三天内必须凑够三个团的船,金门这一仗必须打!"他望着海边稀稀拉拉的几十条破船,心里直打鼓:"这不是要人命吗?"
当时的情况确实够呛。国民党军队逃跑前把沿海的船能炸的都炸了,剩下的船工不是躲起来就是跑路了。有个老船工蹲在岸边抽大烟,萧锋的参谋好说歹说,人家就是不肯出海:"长官啊,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多活几年呢!"萧锋急得直跺脚,这仗还怎么打?
兵团那些首长们倒是信心十足,开会时拍着胸脯说金门守军都是些残兵败将,一个冲锋就能拿下。萧锋心里明镜似的,这帮人压根没把渡海作战当回事。更糟心的是,情报显示胡琏的第十二兵团正在往金门赶,可上头硬是说敌人没增援。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24号晚上,第一梯队的三个团还是硬着头皮出发了。244团的邢永生团长站在船头直骂娘:"他奶奶的,这破船能开到金门都算烧高香了!"结果还真让他说中了,船队刚到金门滩头就赶上退潮,几百条船全搁浅在沙滩上,活脱脱成了国民党军的活靶子。
251团的刘天祥带着部队死守古宁头,最后发回来的电报听得人鼻子发酸:"敌人太多了...永别了。"最憋屈的是第二梯队的战士们,眼巴巴看着战友们在对面挨打,可船都烧光了,只能干着急。这时候胡琏的援军还真来了,那些说"不可能"的情报全都见了鬼。
叶飞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金门战役的责任在我。"这话说得轻巧,可九千多条人命就这么没了。有人算过账,要是当时多等几天,等船凑够了再打,要是把潮汐时间算准了,要是...可打仗这事最怕的就是"要是"。
现在去金门旅游的人可能不知道,七十多年前这片海滩上发生过什么。那些搁浅在沙滩上的不只是木船,还有九千多个年轻的生命。有个老兵回忆说,当年他们连队有个爱说笑话的小山东,出发前还说打完仗要请大家吃饺子,结果饺子没吃上,人先没了。
要说这场仗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打仗真不是过家家。没船就想渡海,跟让旱鸭子游长江没啥两样。萧锋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那段时间他天天做噩梦,梦里全是搁浅的船和血色的海浪。这仗打得,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金门现在倒是挺太平,两岸老百姓来来往往的。可有时候想想,当年要是多等那么几天,凑够了船再打,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可惜啊,历史这玩意儿从来不给人重来的机会。那些留在金门滩头的英魂要是知道现在两岸能通航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