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朝鲜特供冰箱:里面究竟装了什么?谁能用上这稀有奢侈品,价格惊人!

在我们这儿,聊起冰箱,估计没人会觉得是什么新鲜事。它就是个家用电器,夏天塞满西瓜汽水,过年囤点鸡鸭鱼肉,普通得就像墙上的开关。但你有没有琢磨过,就这么个寻常的“大白胖子”,在咱们那位神秘的邻居——朝鲜,又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同样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但那里的冰箱,至今还是个稀罕物,是少数家庭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买与不买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图景和普通人的辛酸与期盼。

一个盒子,两年人生

想弄明白这事儿,咱们先得掰着指头算笔账。在平壤市中心,那些最气派的国营商场里,一台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冰箱,价签上写着:50万朝鲜元。这个数字听着唬人,换算过来大概是3800块人民币。嘿,好像跟咱们国内的价格也差不离。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差不离”上。价格是看齐了,但老百姓的钱袋子却差着十万八千里。一个朝鲜的普通工人,辛辛苦苦干上一个月,到手的工资也就300块人民币上下。就算年底能拿到一笔400块的奖金,一年下来,不吃不喝,总共也就4000块钱。

但人是铁饭是钢,哪能不食人间烟火?一家老小要吃饭穿衣,水电煤气得交,孩子上学也不能耽误。这么一盘算,一年到头能省下2000块,都得是十里八乡夸赞的持家能手了。也就是说,为了那个能制冷的铁盒子,一个家庭得勒紧裤腰带,足足攒上两年。

说到底,这还是朝鲜工业体系有点“偏科”的缘故。他们的军工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可一转到民生领域,这生产力就明显有些跟不上了。冰箱、彩电这些改善生活的大件,本国产量跟不上,大多依赖进口,价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谁家的厨房亮着灯

既然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冰箱是个遥不可及的梦,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在夏天理直气壮地喝上一杯冰阔乐呢?在朝鲜,能享受到这份清凉的,主要是两类人。

第一类,是国家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人才。比如那些为国家攻克技术难关的顶尖科学家,大学里著作等身的教授,还有手术台上经验老道的资深医生。对于这些精英,国家不仅看重,还会直接分配崭新的公寓楼,让他们免费拎包入住。

这里的“拎包入住”可不是说说而已,屋里头装修、家具一应俱全,彩电、洗衣机,当然也少不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冰箱。对他们来说,冰箱压根不是一件商品,它更像是一枚勋章,是国家给予的一种荣誉和福利。

另一类人,就是靠着自己的本事,端上“金饭碗”的高薪群体了。比如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导游,或是在外贸公司里长袖善舞的职员。这些岗位能直接为国家赚外汇,从业者的腰包自然也比别人鼓一些,一个月拿到六百到八百块人民币不成问题。

这样的收入水平,让他们在消费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只要平时精打细算一些,基本上攒个一年的工资,就能把冰箱搬回家。对这部分人而言,冰箱是通过努力奋斗可以触及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铁盒子里的小确幸

那么,在这些来之不易的冰箱里,都冰镇着朝鲜人民什么样的快乐和日常呢?打开一扇冰箱门,那股子浓郁的朝鲜风情便会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八成是冷面。朝鲜人对冷面的痴迷,是刻在基因里的。特别是用荞麦制成的那种,更是心头好。在当地,评价一个主妇会不会持家,很大程度上就看她做的冷面地不地道。而一碗顶级的冷面,上桌前必须在冰箱里充分“冷静”,那份冰爽沁骨、劲道弹牙的口感才算到位。

泡菜当然也少不了。这玩意儿可是朝鲜的“国民下饭菜”,上至庙堂,下至江湖,谁的餐桌上也离不开它。白菜、黄瓜、海带、桔梗……仿佛万物皆可泡菜。有了冰箱这个“保鲜利器”,这些风味各异的泡菜就能存得更久,随时都能给平淡的饭桌添一抹亮色。

啤酒和米酒也是冰箱里的常客。朝鲜人普遍不爱高度酒,冰镇过的啤酒在夏天就是续命神器,一口下去,暑气全消。至于冰镇米酒是什么滋味,那份甘甜清冽,恐怕只有亲自尝过的人才能体会了。

最后,还有孩子们心心念念的饮料和雪糕。你可能想不到,即使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朝鲜街头也常能看到裹着大衣吃雪糕的人。这份对冷饮的执着,在有冰箱的家庭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橘子汽水、奶油雪糕,这些冰凉的甜蜜,就是生活里最直接的慰藉。

结语

一台小小的冰箱,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朝鲜社会的不同侧面。它既是工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写照,也是衡量普通人生活水准的一把尺子,更是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一道分界线。我们由衷地期盼,随着经济的进步,这个曾经的奢侈品,能早一天飞入朝鲜的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能随时享受到那份被冰镇过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