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毕筱涵 青岛报道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一位22岁的年轻音乐人兼创业者却选择远离社交媒体的喧嚣——她没有微博,不炒作私生活,甚至很少公开露面。
王艺歆(Yeexin),以艺名“那你好好爱她”在音乐平台默默积累作品,单曲全网播放量超10万次;2023年,她成立“这红文化传媒工作室”,专注音乐制作与内容孵化。
低调源于对作品的专注
王艺歆几乎不在社交媒体上活跃,甚至没有微博。她坦言自己是个“老派人士”,坚信音乐应靠自身魅力打动听众,而非依赖人设或日常曝光。
“如果一首歌需要靠‘故事’才能被听见,那它可能还不够好。” 王艺歆表示,虽然缺乏社交媒体营销会减缓传播速度,但她更希望吸引的是真正被作品本身打动的听众。其艺名“那你好好爱她”本身即被视为一件作品,而非个人标签。
在创作中,王艺歆的音乐风格横跨Lofi至R&B,但唯一不变的准则是“真实感”。
她说:“技术可以学,但情绪不能造假。”无论是《蔓延寂寞》中在凌晨录音棚用耳机一点点调的合成器音色,还是《那朵飘走的云》中受首尔秋日潮湿空气启发而写的旋律与歌词,王艺歆都在力求真实的情绪表达。
以商业逻辑守护创作自由
尽管拒绝曝光,王艺歆却毅然成立一家音乐工作室,走上创业之路。她解释,这恰恰是为了更纯粹地创作音乐。“独立音乐人接商单、谈合作时,个人身份很容易被压价或消耗精力。成立工作室后,我们可以用企业身份专业地对接项目,比如影视配乐、品牌定制音乐,这样反而能保护创作的自由度。”
工作室核心业务聚焦两点:一是原创音乐制作,如正在筹备融合胶东方言元素的实验专辑;二是为本地商家提供定制化音频服务,如文旅项目氛围音乐。
王艺歆指出,此模式旨在通过商业盈利反哺创作,形成可持续闭环。“我不追求爆红,但看重可持续性。我希望建立一个长期运转的体系,让团队音乐人不必为生存妥协风格。”她表示。
愿同行守住核心,为爱永动
对于同样希望专注作品却担忧“不营销就没机会”的年轻同行,王艺歆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她强调应区分“推广”与“炒作”,建议音乐人通过专业方式让作品被目标听众发现,如精心撰写歌曲介绍、选择合适的发行平台等,而非依赖贩卖隐私博取关注。
她提出寻找“1000个铁杆听众”的理念。“比起10万个凑热闹的人,真正愿意为音乐付费的1000人更能支撑你走下去。”这些才是真正认同并愿意为音乐价值付费的核心受众群体。
同时,王艺歆呼吁创作者正视“商业是工具,而非敌人”,鼓励音乐人善用合同、版权保护和公司化运营等手段来捍卫艺术创作的自主权与价值。
王艺歆的故事并非叛逆,而是一种清醒的坚持。她通过理性构建商业护城河,只为让音乐回归其本质——纯粹的创作与表达。这种“不迎合”的姿态,恰恰成为Z世代创作者对行业规则的一种独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