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中东上演了一场政治交易大戏:特朗普三天内连续两次公开施压以色列司法系统,要求立即取消对内塔尼亚胡的贪腐审判,甚至威胁要削减对以援助。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伊朗突然达成停火协议,而内塔尼亚胡正是该协议的关键推手。 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实则环环相扣,特朗普用“司法豁免”换取内塔尼亚胡配合停火,将以色列国内司法案件变成中东和平的谈判筹码。
特朗普的第一次喊话发生在6月25日。 他在社交平台上火力全开,把内塔尼亚胡称为“以色列的英雄”,痛批贪腐案是“政治迫害”,要求以色列立刻撤销指控。
他还撂下一句狠话:“美国刚救了以色列,现在该救比比的命了! ”,直接暗示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成了交易条件。
内塔尼亚胡的麻烦确实不小。他面临的受贿罪最高可判10年监禁,欺诈和背信罪加起来还要再加3年。 这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有在任总理站上被告席。
庭审原定6月30日举行,但就在特朗普喊话后第二天,内塔尼亚胡突然向法院申请推迟两周开庭,理由是要处理“紧急国家安全问题”。 不过法官当场驳回了请求,坚持庭审必须按时进行。
就在特朗普发声的同一天,中东局势突然转向。 6月24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同意全面停火! 协议设计得像商业倒计时,伊朗先停火12小时,以色列再跟停12小时,24小时后战争正式结束。 精密操作被专家称为“商人式停火”,只为让双方保住面子。
停火背后藏着特朗普的算盘。 他正面临支持率低谷(仅39%),急需外交政绩提振选情。 而沙特开出了诱人条件:只要促成中东稳定,就砸6000亿美元投资美国产业,其中1420亿专买军火。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稳住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 特朗普最怕内塔尼亚胡因审判倒台,没了这个盟友,以色列可能撕毁停火,沙特合作也会泡汤。
内塔尼亚胡同样在赌。 他挑起冲突本是为转移国内贪腐案压力,但战争反而让以色列经济吃紧、国际形象暴跌。停火成了他的救命稻草:配合特朗普换司法保护,还能借机喘息。 他授意利库德集团高调转发特朗普帖文的希伯来语版本,暗示双方已达成默契。
但交易差点被一场空袭搅黄。 6月23日停火协议公布前几分钟,德黑兰东北部突发剧烈爆炸,居民听到战机轰鸣。 伊朗官方急忙否认与停火有关,暴露了协议的脆弱性。
停火生效后仅数小时,以色列突然在加沙北部下达撤离令,轰炸导致86人死亡,连所谓的“安全区”帐篷营地也遭袭。 一名加沙父亲怒吼:“按他们的要求逃到这里,孩子还是被炸死了! ”
特朗普的干预在以色列国内炸了锅。 反对党领袖拉皮德怒斥他“干涉司法独立”,民众上街抗议“美国霸权”。 就连特朗普最狠的威胁,“美国每年给以色列几十亿军援,不能容忍这事”,反而激起了以色列人的反感,有人嘲讽:“我们成了特朗普的竞选道具! ”
停火协议本身也漏洞百出。 以色列咬定只是“临时停战”,坚持保留随时开火的权利;哈马斯则要求以军彻底撤离加沙。双方互不让步,导致卡塔尔的调解陷入僵局。 一名参与谈判的埃及官员透露:“以色列连两周的人道停火都不愿接受,更别说长期和平了。 ”
美军行动更暴露了停火的表演性质。停火前12小时“窗口期”,以军疯狂空袭伊朗革命卫队基地和核设施雷达站,而伊朗因导弹库存耗尽、国内通胀飙到43.3%,只能咬牙忍下。 德黑兰街头未散的抗议标语写着:“停火是耻辱! ”
这场交易的高潮在6月30日到来。 就在内塔尼亚胡踏入法庭前几小时,特朗普再次发帖施压:“放过比比! 他有大事要干! ”同日,法院突然改口,同意因“外交安全需求”暂停庭审。 法官的妥协,为这场政治交易盖上了默认的印章。
#6月发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