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北京城中轴线附近的一栋高层建筑内,一场被业内称为"十年一遇"的房地产工作会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场会议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十年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居住梦想和投资决策。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会议的背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期。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8%,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6%。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行业资金链紧张局面持续。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阵痛与转型。
从历史视角看,每十年左右,中国房地产政策都会迎来一次重大调整。2003年"国八条"确立了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2013年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而2023-2025年被视为新一轮政策调整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年周期性调整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显著特点,每次调整都代表着对前一阶段政策成效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
即将召开的这场会议,将面对一个与十年前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5%。而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仅为6.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3%。房企债务危机频发,百强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8.9%,较十年前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5.8%,较十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新增住房需求已趋于饱和。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4年全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07,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值。这些深层次因素决定了房地产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轨道。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将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是市场规律和发展阶段决定的必然趋势。"
面对这一趋势,即将召开的房地产工作会议有望在五个方面作出重大部署:
首先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202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住房供应体系。业内预计,此次会议将进一步明确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稳定的房地产调控体系。
其次是加速存量市场盘活。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达16.7%,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空置率甚至超过25%。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将是会议讨论的重点。房地产分析师李明向媒体透露,可能出台鼓励租赁市场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系列政策。
第三是推进房地产金融改革。2025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6.3%,较2015年高峰时的39.2%已明显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健在近期的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将房地产金融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相匹配,既防范系统性风险,又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此次会议可能进一步调整房贷政策,优化房企融资环境。
第四是促进房地产企业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百强房企中有38家开始涉足养老地产、文旅地产等新领域。2025年第一季度,这些转型业务的营收占比达到17.3%,较2023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会议有望出台支持房企转型的税收优惠和行业指导政策。
第五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850万套。专家预计,此次会议将就如何提高住房保障精准度、扩大保障覆盖面等问题作出进一步部署。
在具体城市层面,已经能看到政策调整的信号。2025年5月,上海率先推出"住房服务专项计划",通过政府回购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的方式,一方面缓解开发商库存压力,另一方面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该计划实施两个月来,已回购商品房3.2万套,惠及近10万市民。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纷纷表示将研究类似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房地产工作会议还将首次邀请互联网科技企业代表参会。这背后是房地产与数字经济融合的趋势。2024年,房地产数字化市场规模达到3827亿元,同比增长32.6%。VR看房、智能家居、数字物业等新业态正在改变传统房地产模式。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刚表示:"科技赋能可以降低房地产交易成本,提升居住体验,这是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转型也符合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规律。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曾经历过房地产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的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6月发布的《全球房地产市场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住房需求增速放缓、价格趋于稳定、市场结构多元化。
对于即将召开的这场重要会议,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的期待。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中心2025年7月进行的一项涉及12500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73.6%的人希望会议能出台更多支持刚需和改善性购房的政策;65.2%的人关注租赁市场规范化;58.9%的人期待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35岁的北京市民张晓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和妻子都是普通工薪阶层,2019年买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月供占到家庭收入的45%。希望这次会议能关注到我们这样的群体,出台一些减轻购房负担的政策。"
来自成都的李强则表示:"我不太关心房价涨跌,更在意居住品质。现在的物业服务、小区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希望这方面能有更多政策支持。"
随着会议临近,房地产行业也在积极备战。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百强房企共发布转型计划57份,涉及养老、文旅、产业园区、数字化等多个领域。万科集团2025年6月发布的《房地产企业转型白皮书》提出:"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将从单一的开发商转变为城市服务商,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
专家认为,此次会议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的重要节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思齐指出:"我们不应简单地将这次调整视为市场衰退,而应看作是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过程。在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进程放缓的背景下,房地产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回望十年前的房地产政策调整,当时提出的"房住不炒"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投资需求与居住需求平衡的挑战。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站在政策调整的关口,如何在稳定市场的同时推动行业转型,如何在保障居住权益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将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考验。
正如2025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所言:"房地产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仍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政策调整的核心,是要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让房地产回归实体经济,让城市回归人本价值。"
十年一遇的房地产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它不仅关乎一个行业的兴衰,更关乎亿万家庭的安居梦想。在这个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你对未来房地产市场有何期待?对于可能出台的新政策,你有哪些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