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刚到中国,特朗普就撕毁了邀请函!
莫迪的专机8月30日刚在北京落地,几个小时后,华盛顿就传来一个消息,特朗普突然宣布,不去了。
原定秋季在印度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美国总统不出席了。这不是简单的日程调整,这是一场算准了时间的“外交羞辱”,一盆从太平洋对岸泼向莫迪的冷水。
这盘棋的裂痕,早就埋下了。
两个月前,印巴边境局势紧张,特朗普给莫迪打了个电话,以“调停者”自居,言语间满是对自己功劳的暗示。他大概在等莫迪一句感谢,甚至是一份支持他竞选诺贝尔和平奖的公开背书。
结果,莫迪的回答堪称外交教科书级别的冷处理:“停火是我们和巴基斯坦直接谈的,与外人无关。”
一句话,把特朗普的“外交自尊”刺穿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算盘,就这么落空了?从那通电话起,白宫和新德里的热线就断了。据说,白宫在过去几周里,四次试图接通莫迪的电话,全都被拒之门外。
对特朗普而言,被拒绝通话,是比政策分歧更严重的冒犯。
紧接着,报复开始了。特朗普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炮轰“印度经济已死”,一句话点燃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孟买和新德里的街头,抗议者烧毁的不仅是美国国旗,更是对这位美国总统的耐心。
经济上的“绞索”也越收越紧。8月1日,美国以“惩罚印度购买俄国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没过多久,又追加了25%。印度的纺织、药品、宝石、半导体,这些核心出口产业,一夜之间哀鸿遍野。原定的美印第六轮贸易谈判,也被美方单方面取消。
牌出到这里,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特朗普就是要告诉莫迪:不听话,就得付出代价。
所以,当莫迪的飞机降落在北京,特朗普选择在此时宣布取消访印,这记“下马威”的政治算计,已经昭然若揭。他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莫迪前脚踏进中国的门,后脚就被美国“抛弃”了。
这口气,莫迪能咽得下吗?印度国内的政治生态,也根本不允许他低头。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新德里开始悄悄调转船头。从6月开始,印度恢复了中国公民的签证业务,跨境旅游和朝圣路线重开,直航也恢复了。7月,印度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更是接连访华,为莫迪此行铺路。
等到莫迪亲自坐到中方面前,他说出了一句在过去几年极其罕见的话:“共识比分歧多。”
这背后,是血淋淋的经济现实。2024-25财年,印度的净外国直接投资(FDI)从上一年的24亿美元,断崖式暴跌到3.53亿美元。所谓的“印度制造”,制造业占比始终在14%的低位徘徊。
更要命的是,印度经济的命脉,还攥在中国手里。制药业,超过90%的活性药物成分来自中国。汽车业,93%的稀土磁体依赖中国。没有中国的供应链,印度的工厂随时可能停摆。连印度财政部都不得不公开承认,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对经济有好处。
特朗普似乎嫌火烧得还不够旺。他紧接着又走了一步更具挑衅性的棋——邀请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将军,到白宫共进午餐。
在印巴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这无异于公开打脸。此举彻底堵死了莫迪任何妥协的可能。如果莫迪在这种羞辱下还选择退让,他失去的将不只是选票,而是整个执政根基。
特朗普的这套组合拳,连美国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拜登时期的国安顾问沙利文公开批评,特朗普正在亲手“破坏”美国苦心经营的“印太战略遗产”,他的政策已经把印度逼到了墙角。
QUAD峰会,本是美国用来围堵中国的核心棋局。现在,特朗普自己掀了桌子,印度则被推向了另一边,整个棋局的节奏彻底乱了。
当然,印度也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莫迪在确认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访日行程。这表明新德里追求的不是站队,而是在中美之间寻找一个更有利的平衡点。
对中国来说,印度的这种“战略犹豫”,恰恰是机会窗口。一个被美国逼到墙角的印度,比一个铁了心跟随美国的印度,要好打交道得多。利用经济上的深度捆绑,延长当前的缓和期,就是最现实的策略。
特朗普想用羞辱逼印度就范,结果却亲手把新德里推向了北京的谈判桌。这盘棋,美国输在了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