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张家兄妹毫无人性,绿捷专收过期食材,祸害60万上海娃娃

最近上海家长圈炸了,炸得不是天价学区房,不是“双减”反弹,而是——孩子中午吃的饭,馊了。

一道“虾仁炒蛋”刚上桌,学生一吃就皱眉:“这虾,是不是放上辈子了?”素鸡发黏,豆腐发酸,还有孩子吃完闹肚子被送医务室……这哪是营养午餐?这是“僵尸食品”自助餐!

而这一切的源头,指向同一家企业——上海绿捷。号称“日供60万份学生餐”,覆盖全市500多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无一幸免。

好家伙,这不是供餐,是全城孩子集体试毒。

事情是这样的:学生吃了绿捷供应的虾仁后,纷纷反映“一股怪味”,甚至有孩子看到虾里有虫。学校赶紧停用,绿捷也迅速撤回。

但他们的解释亮了:“不是虾坏了,是‘虾肠子破了,泥沙漏出来’。”

好家伙,这锅甩得,连虾都得喊冤: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自己肠子破了会散发“腐臭味”还长虫!

更魔幻的是,官方调查结果来了——这批虾,检测合格。没腐败、没变质、没添加剂、没沙门氏菌,肉眼也没杂质。总之,啥问题没有。

那孩子们闻到的臭味、看到的虫子,难道是集体幻觉?还是学校食堂上演了《惊变30小时》?

调查还坐实了一点:绿捷总经理张国华,确实指示下属“统一口径”,把问题说成泥沙,并且火速销毁了这批虾仁。人,也被警方控制了。

问题来了:既然虾“清清白白”,你急着销毁干啥?还统一话术?这操作,不像“澄清误会”,倒像“毁灭证据”。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还在后头。绿捷的张国华,有个妹妹叫张美华。两人不光是兄妹,还是生意搭档。他们一起投资过好几家公司,其中一家叫“上海品测”——听着陌生?但它干的活可不简单。

品测,是上海多家学校的校服、饮用水检测机构,甚至市监局抽查食品,也用它!

也就是说——哥哥张国华:负责给学校送饭。妹妹张美华:负责检查饭干不干净。

这不叫“产业链闭环”,这是“裁判员兼运动员”,还是亲兄妹组队上岗。孩子们的午餐安全,就这么被一家“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一手包办了。

你说巧不巧,这次出事的虾仁,到底有没有经过“品测”检测?通报没说。但调查组里,上海市卫健委委托的水产品检测服务商,正是——品测。

这下好了,自查自检,自己查自己人,结果还“一切正常”。这剧本,连《人民的名义》都不敢这么写。

绿捷的“神操作”,还不止这些。

它和另一家叫“捷飨”的餐饮公司,曾一起出现在长宁区学校食堂的招标名单上。而“捷飨”的实际控制人,和绿捷股东是生意伙伴。

这叫啥?招标圈里有个词,叫“围标”——几个人串通好,轮流中标,表面竞争,实则分赃。是不是?我不说。

更绝的是绿捷的背景。它母公司曾被新希望以12亿收购,为啥?招股书显示,2017年,绿捷从每个学生十几块的餐费里,硬是抠出了1330万美元利润。收购后,新希望的毛利率都“蹭蹭涨”。

合着孩子们吃的不是饭,是金饭碗?

还有张国华本人,身家履历也挺“神仙”。供销社出身,搞过饮料厂,现在不做生产,专做“房东”。连闵行区组织部党建中心的办公用房,都是他家公司“单一来源”供应的。

啥叫“单一来源”?就是不招标,直接指定你。这待遇,比米其林餐厅还硬。

真正的实锤,来自前调查记者邓飞扒出的食品安全追溯截图。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把绿捷的“遮羞布”撕得粉碎:

手工蛋饺,保质期7天,过期3个月才进货;

千叶豆腐,3天就该扔,硬拖到一个月后还往学校送;

自家产的鲜肉蛋饺,放了两个多月才上桌,早成“冷冻木乃伊”。

更讽刺的是,绿捷总部门口还挂着“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牌子。好一个“示范”——示范怎么把过期食材合法送上孩子餐桌!

最让人心酸的,不是虾有虫,而是——现在上海家长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吃上西贝的预制菜。

你品,你细品。西贝是什么?预制菜大本营。这不叫进步,这叫倒退。

绿捷事后发了个两行字的道歉:“很抱歉,会改进。”

简洁是简洁了,但总让人想起某位“超级巨星”的经典语录——“我的很大,你忍一下。”

现在家长想说的可能是:“你的虾很臭,我们忍不了了。”

校园餐从来不是生意,是底线。你可以赚点钱,但不能从孩子的嘴里抠利润;你可以搞点关系,但不能把检测权、供应权、监管权全攥在一家人手里。

这次虾仁事件,表面看是“个别企业作妖”,背后却是监管缺位、利益勾连、问责滞后的典型缩影。

教育部说“任务依旧艰巨”,这话没毛病。但艰巨的不是查,而是——敢不敢动真格,能不能斩断那些看不见的手。

否则,下次孩子们吃到的,可能就不只是“泥沙”,而是彻底凉透的希望。

绿捷,你的“捷径”,已经走到头了。等着吧,法律和家长,一个都不会少。毕竟,你可以骗过检查组,但骗不过60万个孩子的胃。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