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历史性贸易协议,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关税,菲律宾却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并实施零关税。
这一看似互惠的协议,实则是美国对东南亚盟友的精准收割。
协议背后捆绑着军事合作条款,美军新增4处菲律宾基地部署,加速堤丰导弹系统进驻吕宋岛,剑指南海与台海。
菲律宾电子产业首当其冲,每年成本激增3亿美元,30万工人面临失业。军方退役将领怒斥马科斯政府出卖主权,而国防部发言人却坚称绝不让美国说了算。
当特朗普笑着称这是美国工人的胜利时,马尼拉的工厂里,工人们正连夜重算账本,运往洛杉矶的电路板,价格即将暴涨19%。
不对等关税的核心条款
2025年7月22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美期间,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单方面宣布美菲贸易协议。
协议规定,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检验壁垒,全盘接受美国机动车安全标准,并承诺将大豆进口量提升30%。
而美国仅将对菲关税从威胁中的20%让步至19%,未公布任何免税商品清单。这一税率远超WTO框架下美国对菲平均5.8%的关税水平。
2024年菲律宾对美贸易顺差达49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占出口总额的65%,服装鞋类占12%。
新关税直接冲击菲律宾最大出口产业。谈判过程中,特朗普采用极限施压策略,7月9日致信马科斯,威胁8月1日起将关税从4月的17%升至20%。
13天后,以让步1个百分点换取菲律宾全面市场开放。这种进二退一的战术,被经济学家称为心理安抚式掠夺。
经济冲击的具体表现
菲律宾半导体企业已开始测算损失。以吕宋岛的芯片封装厂为例,一块成本100美元的电路板原本利润仅8美元,19%关税使其对美出口成本增加19美元,订单将大规模转移至越南(关税20%但产业链更完整)或印尼(关税同为19%但劳工成本更低)。
据菲律宾央行测算,长期维持19%关税将导致该国年出口损失42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8%。
农产品出口同步受挫。棉兰老岛的椰农面临订单萎缩,2024年菲律宾椰油占全球市场份额45%,但美国采购商因关税上调转向印尼供应商。
7月菲律宾香蕉、菠萝对美出口量环比下降23%,而中国同期缩减对菲农产品进口配额至2023年的30%,双重挤压下,菲律宾农业损失超23亿美元。
军事捆绑的实质条款
贸易协议签署同日,美菲宣布新增4处美军基地使用权,其中2处位于吕宋岛北部,距离台湾仅400公里。
美军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已在吕宋岛部署,可覆盖台海及南海岛礁。
2025年4月美菲雷霆对抗联合军演期间,12架F-16战机与9架菲军FA-50PH战机进行实弹射击演练,日本、澳大利亚首次以观察员身份介入。
菲律宾被迫采购55.8亿美元美制武器,包括F-16战机和海军打击导弹(NSM)。
这笔支出占菲2024年国防预算的60%,而美国承诺的防务援助仅覆盖15%费用。
协议隐含条款允许美军在台海有事时使用菲北部基地作为后勤枢纽,将菲律宾直接绑上美国战车。
东盟国家的反应
印尼与越南迅速向美国提出重新谈判关税。印尼虽获19%关税,但被迫采购15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和45亿美元农产品。越南关税高达20%,其电子产业成本优势被削弱。
泰国公开表态不与任何大国结盟,马来西亚则加速推进与中国合作的皇京港项目,东盟内部裂痕加剧。
2025年6月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声称50国支持菲律宾对抗中国,遭中方代表当场驳斥。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强调东盟不应卷入中美博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呼吁优先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当月在吉隆坡签署的《东盟2045愿景》中,菲律宾被排除在关键议程之外。
菲律宾国内的分裂
马科斯胞姐伊梅·马科斯公开抨击协议丧权辱国,警告弟弟勿牺牲国家未来。
前空军少将波基斯指出,美军基地实为乌克兰陷阱,一旦台海冲突爆发,菲律宾将沦为前线战场。
而国防部发言人特立尼达反驳称军方行动完全自主,却被媒体揭露其子在美国加州购置豪宅。
民调显示马科斯支持率跌至19%,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支持率达59%。
杜特尔特家族联合商界发起经济理性运动,要求重启对华合作。
菲律宾参议院已搁置马科斯提交的《海洋区域法案》,地方势力酝酿对其发起不信任投票。
历史对比与数据验证
2024年美菲双边贸易额235亿美元,菲律宾顺差49亿美元。
新关税实施后,菲对美出口电子零部件成本上升19%,而美国液化天然气、转基因种子对菲出口享受零关税。
这种单向输血模式与2018年特朗普对华34%关税相比,更凸显其绑定盟友的战略意图。
军事合作成本同样不对等,菲律宾为美军基地扩建每年支出15亿美元,而美国防务援助仅承诺3.5亿美元。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反制措施,2025年6月,中国海警在渚碧礁部署76毫米舰炮执法船,并对非法进入的菲渔船实施水炮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