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虚拟电厂应该用“三条腿”走路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虚拟电厂(VPP)被视为电力系统的革命性创新。然而行业的共识很清晰:仅靠聚合资源参与电力交易这一核心模式,难以支撑商业闭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务实的企业已转向多元盈利路径。

一、虚拟电厂的“主业”很难做

虚拟电厂的基础逻辑极具吸引力,它能聚合工商企业的分布式资源,为电网提供需求响应或辅助服务。当电网承压时,通过调节工厂空调、产线负荷或储能充放策略缓解压力,从而换取补贴;也可参与调频调峰等电力辅助服务获取收益。更前沿的模式还包括代理分布式绿电参与交易。但现实是,受限于市场规则不完善、价格机制不成熟以及政策壁垒,这类被视为虚拟地那次“主业”的业务,实际贡献不足总收益两成。虚拟电厂如果制作需求响应和电力交易,无异于困守孤岛。

二、产品、项目、服务“三条腿”走路

成熟玩家正绕开交易困局,开辟三条可落地的盈利通道:

第一条路是技术产品化,软硬件双线输出。即将虚拟电厂核心拆解为可销售的产品模块,软件平台可授权给工业园区自建调度系统,智能电表、控制网关等硬件形成独立产品线,甚至可将虚拟电厂变为新能源设备的增值标签,如支持快速调度的储能系统、可参与需求响应的充电桩,由此获得溢价空间;部分企业更将虚拟电厂功能嵌入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协同销售。

第二条路是工程服务化,深度绑定工商场景,以彩弘锦产业集团为例,为制造企业部署光伏、储能、微电网时,同步植入虚拟电厂调度模块,打造“光伏+储能+微电网+微电网”的定制化建设方案,让虚拟电厂成为价值放大器。对内,通过微电网实时优化“源-网-荷-储”,降低用能成本;对外,聚合闲置储能容量与可调负荷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将能源支出转化为收益项。这种“基建+智能”的打包方案,是较稳健的盈利来源。

第三条路是生态服务化,做知识赋能与资源链接,例如为工商企业提供虚拟电厂接入方案设计、政策合规咨询、运营培训等服务;搭建资源方与电网的对接通道,收取撮合服务费。这类轻资产模式虽单笔收益有限,却是构建行业生态的关键黏合剂。

三、虚拟电厂的能力沉淀高于概念炒作

虚拟电厂的终极价值毋庸置疑——它将是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调节器。当下生存的关键在于,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可交易的解决方案,而非空谈资源聚合。虚拟电厂的盈利突围,本质是技术创新与市场节奏的博弈。在政策与市场机制成熟前,企业需要以技术产品化立足当下,以工程服务化筑牢根基,以生态服务化培育未来。那些深耕工商场景、持续迭代解决方案的务实者,终将在能源变革中赢得先机。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