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对峙一如既往,2025年盛夏的A股,投资者在震荡和观望间反复试探,涨跌之间,谁也不肯轻易认输,谁都在等那个清晰信号的到来。
大家都盯着盘面,创新药、通信、机器、稀土、光伏、银行、白酒、游戏、半导体——这些板块像一场场没有剧本的戏,轮番上演,涨一段就有人喊“主线来了”,回落一波又人人自危,谁都怕被割韭菜,谁都想抓住风口!
7月的最后几天,沪深港创新药指数突然放量反弹,仿佛要打破僵局,紧接着又回落,市场又陷入僵持,这种走势让人怀疑主线能否成立,资金进退两难。
8月初,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的成交量在短时间里飙升,许多人开始关注,有人果断加仓,比如我,1000元不多,却是试探市场的投石问路。
医药板块的逻辑大家都懂,政策支持,研发进步,业绩基本盘稳定,创新药层出不穷,三地龙头齐聚一堂,抗跌又能爆发,理论上适合长期持有,但现实总有变数,哪怕是最强的风口,也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冷却。
CPO通信板块在7月底冲了一波,横盘、回升、再回落,走势让人心累,尤其是出现放量下跌,说明主力资金也在犹豫,这种情况下,贸然进场,风险不言自明。
人形机器人、恒生互联网这些科技热点,7月底突破压力位,但没有放量,也没有大涨,反而横盘整理,热度还没完全起来,市场信心也摇摆不定。
稀土、稀有金属今年一直被关注,前期强势突破,紧接着遭遇连续放量下跌,跌破短期趋势线,8月初小幅反弹,不知是死猫跳还是新一轮行情的酝酿,谁都说不准。
游戏板块的走势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反复,上一波涨到高点就回落,最近在压力位下反复震荡,今天大幅反弹,但依旧没有突破,反转迹象未明,市场在等一个明确的信号。
银行板块一直是中长期慢牛,最近跌破上行趋势线,成交量萎缩,反弹也无力,市场对于银行的信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毕竟资金总是更青睐高成长。
白酒股最近在低位反弹,量能放大,突破压力位,却又很快回踩支撑位,市场情绪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回落,白酒的防御属性在今年也变得不那么可靠。
半导体、房地产、光伏经过长时间横盘,突然放量上涨,结果又被前高压力位挡了回来,回落后跌破短期趋势线,市场依然不敢下定决心,止跌信号没出现,短线资金更是进进出出。
在这样反复拉锯的环境下,2025年8月初,市场的主线其实并不明确,几乎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短线故事,却没有谁能一锤定音,资金像一群无头苍蝇,随时准备切换新热点。
投资圈子里,最近关于“摊高成本”和“摊低成本”的争论又热了起来,尤其是在风格多变的2025年,老股民和新人各执一词,表面上是投资策略之争,实际上是对市场信心的投票。
摊高成本,意思就是股票涨了还敢加仓,很多人觉得这有点“接盘侠”意味,但IBD那套理论主张在突破点加仓,跟着大资金走,不怕贵,只怕没信号;摊低成本,相反是在下跌时不断买入,想通过降低均价来等反弹,但这往往会陷入“越跌越买”的死循环。
2025年8月,A股的主流资金更倾向于摊高成本,因为跌出来的便宜货并不一定能涨回去,强者恒强的逻辑越来越被认可,很多优质股在突破新高后还能屡创新高,这让很多犹豫者错失良机。
市场的分歧也体现在操作上,有人坚持左侧思维,逢低买入,结果被套;有人跟着右侧突破一路加仓,收获不少,这背后其实是对机构资金动向的判断,谁能看懂主力,谁就能赚到钱。
2025年上半年,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走势成了不少投资课程里的经典案例,几次关键时点的突破,不断吸引资金分批加仓,回头看都是教科书式的右侧交易,市场的风格也越来越像美股。
很多投资者纠结于加仓点位,有人主张金字塔式分批,既能参与行情,又能控制风险,关键在于信号明确,不要被情绪左右;而在弱势股上摊低成本,则容易陷入“机构派发—高位站岗”的尴尬境地,教训总是来得很及时。
A股市场的韧性体现在每一次调整后都能重新孕育希望,8月初的这轮震荡虽未明确主线,但资金的流动性和板块的活跃度显示,市场还不缺热情,缺的是一个明确的方向。
我个人在2025年8月初选择加仓创新药ETF,既是对政策和行业的认可,也是对右侧交易理念的实践,风险自然有,但在趋势未变的前提下,敢于加仓优质股,可能是穿越震荡的唯一办法。
市场的故事远未结束,8月的行情还在演绎,创新药能否引领新主线,通信、稀土、半导体、游戏等能否强势归来,主力资金的下一步动作,投资者都在屏息以待。
每一次震荡,都是一场心理博弈,资金和情绪在盘面上交错,每个人都在等待那个最清晰、最确定的信号——但市场从不轻易给出答案。
2025年的A股,注定不平静,主线的争夺还在继续,局势随时可能翻转,耐心、判断力、执行力,缺一不可,只有真正明白背后资金逻辑的人,才能在这场博弈中活下来。
故事并没有,时间还在继续,主力的筹码在暗中转移,市场的风向随时可能变,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在为下一次突破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