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华为危机启示录:企业家精神如何穿越经济寒冬?

每当经济的寒风吹起,总有一些企业和企业家站在风口浪尖,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最近,关于中国制造业困境、民营企业压力山大的新闻屡见不鲜,让不少人心头一紧。田涛老师在《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中给出的答案却让人眼前一亮——真正能扛过危机的,不是那些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的人,而是对周期规律有清醒认知、对市场需求抱有坚定信念,并且愿意脚踏实地折腾下去的人。

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用“开挂”的速度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变革,人均GDP从几百元飙升到上万美元,成就令人咋舌。但繁荣背后也埋下隐忧——政策干预频繁,产业运动不断,“春夏秋”三季连轴转,“冬天”却被一次次推迟。很多民企顺着政策和风口一路狂奔,多元化、跨界投资搞得热火朝天,但等到大环境降温,这些曾经辉煌的巨头往往最先感受到刺骨寒意。

其实优胜劣汰本就是市场法则,只不过以往“补药”吃得太多,现在身体虚胖,一旦遇冷就容易出问题。这时候,那些靠着聚焦主业、专注研发、不随波逐流的公司反而更能熬住寂寞,比如华为。

任正非这位“一根筋”的老兵,把“活下来就是硬道理”当作座右铭。从2001年的《华为的冬天》开始,他就没指望过岁月静好,每一次外部打击都成了内部改革倒逼师。不管是美国制裁还是行业萧条,都没让他失去信心。相反,这种持续不断被挑战反而锻造出华为坚韧不拔、自我进化能力极强的体质。一万多名员工春节加班补漏洞,高层带头冲锋陷阵,媒体公关战全面铺开……最终不仅顶住压力,还实现逆势增长。这不是神话,是扎扎实实用行动拼出来的新常态。

有人说管理大师满世界开药方,其实真正懂自己病情的是患者本人。“大师们挖河道总结经验,可湖泊终究还得靠自己蓄水。”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民企来说,与其迷信外来的灵丹妙药,不如像农妇守鸡蛋那样,把资源死死捏在手里,在熟悉领域深耕细作。如果每个老板都把客户当上帝,把产品质量放首位,还怕什么消费降级?毕竟14亿人的衣食住行娱乐学习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倒逼你升级服务与创新技术。

当然,这场凛冬也是自省良机。过去赚快钱太容易,有些老板早已忘记了初心,对消费者高高在上,对品质马虎应付,现在该收拾心情重新做人了。当海外代购还如火如荼时,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为啥国货不能留住自家人的钱包?倘若这次危机会促使更多企业回归本分,以谦卑姿态修炼内功,那未尝不是坏事变好事。

写到这里,我想提醒各位中年创业者一句:别再幻想捷径,也别总盯着别人怎么成功。在这个漫长夜晚里,坚持使命感和长期主义才是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大智慧。有时候,看似无解的问题,不过是一场精神上的蜕变等待发生罢了。

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靠运气走红还能撑多久?面对新一轮经济考验,你准备好了怎样活下来吗?”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