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财经频道
撰稿| 湘江财经工作室
在资本市场历经波折的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504,证券简称:ST生物),正酝酿一场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并购。
8月11日,南华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湖南慧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泽医药”)51%股权,实现对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控股。
同属长沙高新区相距数公里的两家企业,命运却截然不同:南华生物连续两年亏损深陷退市危机,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仅1.41亿元;而慧泽医药手握超300家医药企业客户资源,85%收入来自高增长的临床评价服务。
更戏剧性的是,六年前,南华生物曾因“研发投入吃不消”将另一家明星生物企业远泰生物挂牌转卖。如今远泰生物已成mRNA技术新锐,预计2026年营收冲2亿元。
这场估值未明的收购,究竟是资本棋局的救赎,还是重蹈覆辙的开端?
01多次被ST:退市边缘徘徊
南华生物前身是1992年在深交所上市的港澳实业。2014年,当湖南财信金控拿下控制权后,公司更名“湖南赛迪传媒”;2015年3月,公司最终敲定“南华生物”之名,宣告进军生物医疗领域。
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尽管布局了干细胞储存、免疫细胞储存等听起来“高大上”的业务,公司业绩始终未见起色。其核心收入仍依赖细胞储存业务,被寄予厚望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迟迟未能产业化。
因在2014年、2015年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且2015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16年4月,南华生物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后因2016年度净利润、期末净资产均为正值,2017年5月,*ST生物成功脱星摘帽。
但是好景不长,因再度出现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值的情况,2019年5月,南华生物再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又重新变回“*ST生物”。2021年4月,由于经营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南华生物再次摘帽。
2025年4月,因为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再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4年公司营收1.34亿元,净亏损1980万元,生物医药板块收入同比下滑2.98%至0.98亿元;2025年一季报营收2245.36万元,同比下滑13.55%,环比近乎腰斩(-46.58%);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4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044万元,两项相加不到2亿元。
7月14日发布的半年度预告更拉响警报:预计营收4900-5200万元,同比下滑7.68%-13%;净亏损扩大至350-500万元。若全年无法扭亏,这家“A股元老”将面临退市终局。
02慧泽医药价值几何?
据IPO日报分析,南华生物收购慧泽医药或是为了改善公司业绩状况,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据悉,慧泽医药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的专业CRO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公司85%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临床评价服务,在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
所谓合同研究组织( CRO)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医疗机构、中小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
成立于2014年的慧泽医药,由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程泽能教授创立,2020年曾获湖南高新纵横5000万A轮融资,但在2023年,慧泽医药创始人团队回购了上述国资股份。
公司指出,收购慧泽医药,意在通过并购慧泽医药,一方面有利于上市公司生物医药板块业务发展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和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资产整合,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收购背后的战略协同性显而易见。南华生物现有干细胞技术需临床转化通道,慧泽的CRO能力可补足短板。但资金压力、估值迷雾、整合风险三座大山横亘眼前。
03卖与买的轮回
值得一提的是,南华生物此前也曾试图通过收购改善自身业绩情况。
2017年12月,南华生物宣布,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远泰生物54%股权,交易金额为5130万元。远泰生物以基因工程及蛋白工程为依托,生产克隆抗体及重组蛋白,并通过境外子公司进行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发和服务。
时任南华生物原董事长、总经理向双林曾称收购远泰生物“捡到宝”——这家拥有美国CAR-T研发团队的企业,2018年为上市公司贡献51.42%营收和756万元净利润。
然而,高额的研发投入和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南华生物捉襟见肘,公司最终选择出售入手不到两年时间的远泰生物。
2019年9月,南华生物发布公告称将公开挂牌转让远泰生物54%的股权,挂牌底价9720万元。公司表示,通过出售远泰生物54%的股份,公司可以降低研发投入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公司消除退市风险警示。
如今六年过去,被剥离的远泰生物却焕发新生——在2025年6月举办的湘江新区“金融到家”调研活动上,离开南华生物后,担任远泰生物董事长的向双林透露,公司预计收入将从2023年的7100万元稳步提升至2026年的2亿元。
南华生物出售远泰生物是典型的“断臂求生”操作:通过溢价出售核心资产化解退市危机。而此次收购慧泽医药,公司拟以现金方式进行收购,估算预计需要亿元资金。
资本市场没有轮回,只有代价。慧泽医药估值多少?南华生物账面资金不足2亿元,收购资金从哪来?是否足以支付收购金额?这或许当下市场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