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许可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从英伟达CEO黄仁勋访华期间的积极表态,到最终获得许可的波折过程,再到附加的15%收入上缴条件,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国际政治与商业博弈。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访华期间曾表示,美国政府将批准H20芯片对华销售许可。然而,这一许可的发放过程并不顺利。由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的裁员问题,导致许可审批流程严重积压。直到黄仁勋再次赴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后,英伟达才最终获得许可。
《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英伟达和AMD为获得对华出口许可证,同意将H20和MI308芯片在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这一前所未有的条件引发了广泛讨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做法符合特朗普政府的风格,即通过经济手段强化对企业的控制。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多次要求企业在美投资建厂以换取关税豁免。
英伟达获得了销售许可,但其芯片的安全性仍受到质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因H20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而约谈英伟达。英伟达虽两度发布声明称芯片不存在“后门”,但央视旗下的“玉渊谭天”指出,H20芯片仍存在安全隐患。这使得中国监管部门和企业对H20芯片的安全性保持高度警惕。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对购买H20芯片的态度变得谨慎。一方面,H20芯片的性能并不先进,其整体算力性能仅为H100的20%左右,难以满足大规模训练任务。另一方面,购买H20芯片不仅存在安全风险,还需承担15%收入上缴美国政府的成本。相比之下,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等国产替代方案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国际科技领域的复杂博弈。美国政府通过附加经济条件的方式,试图在技术出口中获取更多利益,但这一做法也引发了中国企业对芯片安全和成本的双重考量。在国产芯片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正在逐步降低。这一事件或许将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一个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