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个一辈子没离开过日本的老人家,到了人生最后阶段,也能体验到中国那种全程包办的贴心服务。
在山东曹县,他们备好了一副棺材,把这位日本逝者放进去,然后送到东京博善进行火化(2022年起,东京博善由中国资本掌控,掌握了东京23区超过七成的火葬业务)。火化后,骨灰被安置在中国产的骨灰盒里,家人们在新立的墓碑前伤心大哭。
这块墓碑同样是从中国带来的。
听说啊,福建惠安县每年光是卖给日本的墓碑,就能赚个差不多20亿呢,他们做的墓碑在日本市场上占了九成的份额。
四年前,惠安那边的好多石雕厂都不干了,结果导致日本的墓碑不够用,想买还得排队等呢。
惠安是如何因墓碑而受到日本人喜爱的呢?
【01惠安墓碑,凭什么这么横?】
日本的葬礼风俗跟咱们中国不太一样,但他们对安葬这件事的看重程度,却和咱们没什么两样。
英国有个调查报告说,2020年世界上丧葬开销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平均要花300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5.24万。
怎么让葬礼办得体面,对每个日本人来说都是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
可在日本,资源挺紧张的,要想保持点面子真不容易,就说买块日本当地做的墓碑吧,价格得五万到十五万人民币,简直是贵得能让死人听了都气活过来的奢侈品。
来自中国福建惠安的墓碑,价格只需一半,有的甚至才几千块,对日本人来说,真的是个超值的选择。
要是光看价格,惠安想卖得便宜其实挺简单的。根据浪潮工作室的说法,地壳老在动,让花岗岩地貌成了福建三大岩石地貌之一。就拿惠安来说吧,那儿的花岗岩储量快有近亿立方米了,产量大不说,花样还多得很。
而日本墓碑呢,大多都是用花岗岩这种石头做的。
产量颇丰,加上地处要地,水运便利能省下不少成本,似乎挺符合“多产低价”的买卖道理。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一向挑剔的日本人,光价格便宜可不够,产品得过硬才行。
惠安之所以能在那么高的要求下让日本人信服,说到底,还是因为它那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精湛石雕手艺。
根据历史记载,五代十国那时候,有个叫张悃的闽国将领,人称“青山王”,他带着军队在青山(就是现在的惠安县城东边)安营扎寨。他的士兵们把当时中原那边很厉害的石雕手艺带到了惠安,这就像是在惠安石雕历史上点了一把火,让惠安石雕开始发展起来。
以前,惠安石雕主要受魏晋时期的雕刻风格和中原特色影响。后来,因为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到了清朝,它不仅发展出了自己精细雕刻的南方特色,还有些惠安人带着它走出了国门,让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也出了名。
1918年,新加坡要建个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士兵的碑,这事被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交给了惠安人来负责建造。
随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吹拂,惠安的石雕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机,慢慢在当地建立起一套全面的石雕产业链,还把生意做到了日本、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大概是在九十年代那会儿,行业风气开始从建筑装饰、石雕佛像这些转向了墓碑石刻。
二战完后,修墓的人多起来,墓碑石头行业就成了日本石材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好景不常在,因为挖石头挖得太猛,日本环境出了不少问题。所以,从1964年开始,日本就限制和停止了很多矿山的开采,并且开始从国外买花岗岩了。
首站目的地是邻近的韩国。根据日本海关的数据,1990财年,日本大概进口了30万吨花岗岩,这里面差不多有一半都是韩国产的。
不过,因为韩国石材不再大量出口,并且价格涨了上去,日本就开始找别的路子,看中了中国,因为中国的原料、人工和运输费用都比日本便宜一大半。就在这时,福建抓住了这个产业转移的大好机会。听说啊,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接到的第一单国外石材生意就是日本来的。
凭借着资源充沛、交通顺畅等有利条件,短短几年里,咱们国家就取代了韩国,成为向日本出口墓碑石原料和成品的主要国家。到了1992年底,惠安县内开办了307家墓碑厂,它们年收入的将近八成都是靠出口赚来的。
到如今,惠安石雕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亿。说到墓碑行业,仅在惠安县,就有超过80家企业专门为日本人雕刻墓碑,这一行当里工作的人有3万多,每年的产值差不多有20亿呢。
【02强压之下,惠安如何破局?】
当然啦,惠安墓碑石这个行业也不是一直都顺顺利利的。
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惠安石雕出口赚的钱少了,导致很多行家都转行离开了。石雕这行当整体受到了很大冲击,就连做墓碑的生意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不过,比起偶尔碰到的资金紧张问题,惠安墓碑卖到日本后,碰到的最大且长期的麻烦是,经常被提出不合理的赔偿要求。
2010年,福建食材行业的一个组织对中日墓碑石交易中那些不合理的赔偿要求做了个调查。他们收到了104份回复,说2009年里,有100家企业碰到了不合理的索赔,只有4家没碰到。这些不合理的索赔啊,有的要求空运,运费贵得离谱,是产品价格的2到3倍;有的呢,货到了日本,就因为开箱、运输时的一点小瑕疵,像缺角、划痕,就找中国企业要钱;更离谱的是,有的墓碑石都用了两三年,埋墓地里了,还因为颜色问题要索赔……
比如说,北海道有家商家之前找中国工厂做了一套西式墓碑,按日式计量单位“才”来算价格,总共11才。订单上写的是“本磨”,工厂以为是要磨光的,就做了发过去。结果客户说,他们要的其实是“亚光”。工厂一看,急了,赶紧又做了一套亚光的发过去。没想到,货一到日本,那边就要求赔偿近二十万,说是因为安装日期都定好了,酒店请客的定金都付了十万日元,再加上通关、运输、税收、人工这些费用,加起来又得有八万五千日元。
把磨光产品做错不算成本,还得额外补发一套亚光产品,不仅如此,对方还要求赔偿18.5万日元,这赔偿金额是产品原价的3倍呢。
不光有不合理索赔的麻烦,现在惠安墓碑石业遇到的大问题,主要是因为日本墓碑市场不好,销量下跌了。
2022年,日本有158万人去世,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根据日本卫生部门的预测,因为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个数字以后还会慢慢涨上去,到了2040年,预计会有168万人离世。
死亡人数在增加,可奇怪的是,传统的丧葬服务和墓碑销售却越来越不好做。早在2014年,英国的媒体就报道说,因为日本的墓碑市场近几年都不行,所以在那里做了好多年墓碑生意的中国老板安建兴,最后只能关门大吉回国了。
在超级老龄化的社会里,老人们离世时,他们的孩子也老了,没有那么多力气去操办繁琐又漫长的老式葬礼。而且,墓地价格很高,为了不让“年迈的孩子”太过操劳,不少日本人开始尝试像“气球葬”“火箭葬”“钻石葬”还有“树葬”这些新奇的葬礼方式。
拿树葬来说吧,因为它不需要搭建外棚、定做墓碑或者使用骨灰盒这些额外的东西,还省下了不少的人工管理费,所以比起日本那种老式的土葬,价格要便宜很多,大概在30万到50万日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就是2万左右。
气球葬礼挺方便的,就是把人火化后的骨灰装在一个用特殊橡胶做的大气球里,然后给气球充上氦气,让它升上天空,这样就算告别了。通常啊,这种葬礼大概要花24万日元(差不多是1.2万人民币),只有日本传统葬礼费用的十分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倾向于选择独特的葬礼方式,传统土葬变得不那么流行了,这样一来,墓碑的销量也就跟着下滑了。
另外,很多日本人就算选传统葬法,也爱跟家人葬在一块儿,在祖坟里。墓碑上大多只写“某某家族之墓”,而不写死者名字。这样一来,新墓碑的销量也受到了影响。
【03写在最后】
其实,惠安的石雕行业,跟墓碑石业一样,在快速发展的路上,也碰到了不少躲不开的问题。
就拿环保这事儿来说吧。听说在2016年,惠安那边因为环保不达标,关掉了差不多400到500家企业呢。
就拿产品都一样这个问题来说吧。惠安石雕虽然有很多家企业聚在一起形成了个大产业,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各干各的,没啥共同目标,都分散着来。这样一来,当地就只能靠着买家市场活着,结果常常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的。
就拿人才这事儿来说吧。虽说现在惠安的石雕车间都用上机械化了,机械臂能干以前一件作品开头那90%的手工活儿,可不管是想新点子,还是把手艺传下去,都还得靠人来搞定。问题是,惠安那些老一辈的石雕师傅慢慢都退休了,小年轻们又都不愿意学这行,再加上内部传手艺的那套规矩,人才这方面就一直卡壳了……
没错,惠安石雕能流传上千年,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但现在它遇到了难题,得等个新机遇,就像以前谁也想不到惠安会成为日本墓碑的大供应商那样。
不久前,惠安因为一个叫做“神仙待业所”的地方在网上火了,那儿聚集了好多来自不同故事和宗教的神仙雕像,就等着被人请走呢,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外地朋友前来参观拍照。
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神仙找工作事务所”说不定能成为惠安石雕的新机遇呢。
*上面的图片都标明了来源,这些配图只是给大家参考用的,没有特定意思,也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要是发现侵权了,麻烦告知一声,我们会尽快删除。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