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这回真是被逼到墙角了。
原以为它会乖乖认栽,结果这家伙又整出个新公司叫“饭积极”。
名字听着挺正能量。
可大家一听就乐了。
贾国龙那点心思,明眼人一眼看穿。
换壳不换药,还是想接着卖预制菜那一套。
问题是,现在谁还信你啊。
罗永浩三句话,直接把西贝干趴下。
三天时间,客流量掉了快三成。
店长自己都说,账面上已经亏了上百万。
我前两天路过西单大悦城那家西贝,十一点半的饭点,大厅空了一半。
以前哪有这样的事,排号都得等四十分钟起步。
更别提那些儿童套餐了。
“一岁的娃吃两岁的西兰花”这话一出来,当妈的哪个不炸。
我家表姐当时就在群里说,以后再也不带孩子去西贝吃饭了。
她儿子去年生日就在西贝办的派对。
现在想起来直拍大腿,说端上来的菜看着新鲜,谁知道是冷冻库里躺了一年多的货。
贾国龙一开始还嘴硬,说我们全是现炒现做。
请记者进后厨随便拍。
结果呢,冰柜拉开,一盒盒预制菜码得整整齐齐。
鸡汤?兑的调料包。
牛肉粒?解冻完炒两下就上桌。
价格倒是没减,一份小炒黄牛肉照样七八十。
这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
你不诚心,咱就用脚投票。
现在“饭积极”刚露头,就被全网盯着。
连注册信息都被扒出来了,是跟北京一个叫“饭香香餐饮”的合伙搞的。
网友冷笑,这不就是换个马甲重来一遍嘛。
只是这次名字起得有点敷衍,“饭积极”,听着像社区食堂,不像高端餐饮。
但说实话,我觉得西贝要是真想活,不如干脆认了。
“饭积极”就主打平价预制菜,对标萨莉亚那种。
十几二十块吃饱,明码标价写清楚是预制的,也没啥丢人。
剩下的西贝门店,老老实实做堂食。
食材来源贴墙上,厨房开放直播也行。
价格降一点,别再吹什么“闭着眼睛点都不会踩雷”。
我自己吃过一次教训。
去年在国贸那家西贝点了招牌莜面,吃完当晚就闹肚子。
去医院查说是急性肠胃炎。
后来可能就是那盘放太久的凉菜惹的祸。
从那以后我对所谓“高端快餐”特别敏感。
尤其是宣传里带“手工”“现做”字眼的,我都得多问一句:真是现做的吗?
餐饮行业这几年太浮躁了。
前脚还在转让的铺子,后脚就开起连锁品牌。
装修统一,菜单照抄,味道全靠酱料包。
利润高得吓人。
一份预制菜成本不到十块,卖你六十。
中间差价全堆在营销和房租上。
可消费者不是提款机。
骗一次可以,骗两次门儿都没有。
西贝现在搞“饭积极”,说不定真是想转型。
也可能只是缓兵之计。
但有一点我看明白了。
不管你是谁,只要把信任弄丢了,再想捡回来,难如登天。
这个行业该变一变了。
别总想着割韭菜。
孩子吃的饭,不能拿来当生意算盘。
预制菜本身没错。
错的是藏着掖着,还卖天价。
如果有一天,菜单上写着“本品为中央厨房预制,加热后出品”,我也能接受。
前提是价格合理,信息透明。
但现在,太多餐厅一边收着现做的钱,一边上着冷冻菜。
这种日子,该到头了。